第865页

周士相对徐应元说了这么一句,后者听得糊涂,不明白吴三桂何以从一开始就错了。单从战略上看,吴三桂由滇入黔,再出川入陕,取潼关,进中原,趁着太平军和满清主力在江北打生打死之际,一下就尽取西北,兵进中原,可谓是步步抢先,如果不是大帅几方动作,开封只怕早就失守了,何以就错了呢?

“我说的错,不是吴三桂的部署错了,而是他用人错了。”

周士相负手走到窗前,外面是犹如飞雪的杨絮。偶有杨絮飘到脸上,让人十分的难受。周士相心头暗骂了蒋国柱一句,因为蒋国柱上任江宁巡抚后,就大力在江南各地广种杨树,结果杨树长成之后,每年花期就杨絮漫天飞舞,烦不胜烦。

“吴三桂是个枭雄,不过骨子里却还是个奴才。”

轻轻吹掉落在手上的杨絮后,周士相冷笑一声,续道:“吴三桂起兵反清,其部下本就心存犹疑,拿下西安后,若我是吴三桂,那满城的两万多鞑子正好拿来做手下们的投名状。人人沾血,无有后路,才能随他一路向前。他倒好,不仅没有处置这些鞑子,反而将投降的满兵继续交给苏拜统带。哼,他以为他这么大度,如此仁义对待满州人,满州人就一定会感他的恩,日后打到北京,满人的抵抗也能少一些。

算盘打的是不错,可吴三桂却没想过,他若能一路高奏凯歌还罢了,稍有挫折,这些满兵还能甘心替他卖命吗?……不要忘了,在这些满兵眼里,吴三桂纵是贵为平西王,也不过是个奴才……噢,对了,差点忘了,满人眼里,我们汉人可是连奴才也不如的。真要说的话,这吴三桂在满人眼里,也就是个阿哈,一个带兵打仗的阿哈而矣。主子们凭什么要替一个阿哈卖命?”

“吴三桂善待满州人,弊大于利啊。不要说那帮昔日的满州主子不会真心实意替他卖命,就是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们,也会存有朝秦暮楚之心。嫡系的还好说,非嫡系的,只怕一个个都有观望之意。如赵良栋这种人,若是当日吴三桂驱使他们屠了西安满城,你以为他还会再次降清吗?”

徐应元想了想,道:“卑职听说当日西安是满兵主动投降的。”

“难道因为敌人主动投降,就要放过他们,善待他们吗?”周士相白了一眼徐应元,“鞑子进了我家,杀了我父母妻儿,我起来反抗,鞑子打不过求饶,你说我是饶他们还是不饶?”

第1117章 郝摇旗北上

“这……绝对不能饶!”

徐应元轻咳一声,为自己的失言心下感到忐忑。

和周士相对满清的深仇大恨不同,徐应元其实对满清并没有多大恨意,反而因为满清占领广东,他才得以出任增城的知县。如果不是清军在广东的大屠杀,恐怕知县的位子也落不到他这没有背景的举人身上。

有明一代,举人出仕,大多只能为一县主薄、县丞,亦或学官,很少有直接出任县令的。徐应元的老乡,曾为明朝督师的袁崇焕当年就是考中进士后,才得以出任福建邵武知县。能以举人之身出仕即为知县的,寥寥可数,且多半都是在贫瘠之地下等县。嘉靖年间名气很大的海瑞乡试中举之后,也是在福建南平当教谕,其后才在浙江和江西出任知县。

因为功名的限制,所以清军未入广东前,徐应元做梦都没想过有朝一日能为“百里侯”,故而和周士相这种与满清有着直接家仇的相比,徐对满清的态度自然要“包容”许多。

换言之,徐应元当初是被绑上太平军这条船的,如果没有周士相,他现在应该还好好的在增城做他的知县,哪里会是现在的大都督府军务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