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讲话一刊出,这场关于【明报】接班人的争夺,终于尘埃落定!
第265章 不期而遇
在正式宣布林宥伦接管【明报】企业之前,金庸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设宴招待【明报】的高层人员,当金庸宣布自己决定之后,现场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大家都不说话。
从林宥伦进入【明报】担任副主编,大家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当金庸亲口宣布自己即将退休的消息,在场众人还是有些难以适应,或者说是不舍。
金庸一直希望把【明报】办成全世界最好的中文报纸,无论在编辑委员会,还是行政委员会,长期都担任着家长式的角色,他这一走,大家就仿佛突然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心生茫然。
“在场的诸位对林先生都不陌生,下面就由他来说两句吧!”金庸把前台的话筒让给了林宥伦,台下众人这才省悟过来,很快就有掌声响了起来。
林宥伦压了压手,止住台下的掌声。
“说起来很惭愧,进入【明报】这几年,其实就只是和大家混了一个脸熟,而我对【明报】的整个运作,只能算是了解,还远远谈不上熟悉,所以未来更要倚仗在场各位的支持。”
在【明报】改组当天,林宥伦便公开表示,收购【明报】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商业投资,不涉及政治,更不涉及【明报】一贯的编辑方针,并且承诺不会辞退【明报】的旧员工。现在这番讲话,也算是在非正式场合下对报社高层的一个允诺。
有了这番保证,在场众人都安心不少,林宥伦趁机宣布了几项公司改革,特别是宣布重启【明报】上市计划,并承诺上市后将分配股份予员工,同时强调“上市后报馆的方针不会变动,报纸社会基础扩大,关系更加密切,而员工可作为小股东,会更有归属感。”
先是安抚人心,然后再利益许诺,林宥伦这一番举措下来,基本上消除了【明报】改组所引发的内部动荡。
【明报】这次易主,可以说是倍受各方瞩目。在金庸时代,【明报】作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被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无论是在大陆、台湾、还是在海外,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文化界,【明报】都保持着较大影响,特别是社论很受大陆、台湾、香港的高层政界人士,文化人士重视。
林宥伦接掌【明报】,金庸“退而不休”,继续担任【明报】的名誉主席,【明报】进入“后金庸时代”,所有人都清楚这个过渡期不会太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金庸肯定会彻底退出【明报】,所以从此刻开始,真正对【明报】起决定作用的人就不再是金庸而是林宥伦。
林宥伦的政治立场比金庸更偏向于中立,这一点和【明报】历来的政治倾向很契合,【明报】在文化界的影响可能会随着金庸的离开而有所减弱,但鉴于林宥伦在整个香港社会的影响力,在他入主【明报】之后,报纸的读者基础会随之扩大。
多年来【明报】一直在与胡仙的【星岛日报】和马家兄弟的【东方日报】争夺香港读者市场,在“后金庸时代”,【明报】极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份能够在文化精英阶层保持足够影响力,同时又能让普通市民感到亲切的报纸,这一点才真正让竞争对手感到担心。
就在香港的其他几份大报开始紧张应对【明报】这种改变时,林宥伦却悄然离港,只身前往台湾,拜会了正在家中养病中的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