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胡信哲侃侃而谈道:“以女艺人在上一年度的各种成绩作为参考基数,比如说参演电影的票房、接拍电影的片酬、唱片的销量、开演唱会的场次、拍广告的身价等等这些,然后再加上特约评委组的意见,两部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出最后的排名。”

胡信哲觉得自己已经将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可在林宥伦眼中,这样的评价标准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

林宥伦并没有直接地提出来,而是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金像奖被称作是香港电影的风向标,你知道这个说法是从哪一届开始的吗?”

胡信哲本来是想说第四届,因为从那一届开始,林宥伦开始担任金像奖主席,【明报】集团正式接手成为金像奖颁奖典礼的主办方,金像奖的受关注程度比之前三届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但是转念一想,胡信哲又觉得不对,以林宥伦的性格,根本就没有必要在自己下属面前这样来彰显自己的能力,所以他这话绝对是另有所指。

胡信哲犹豫了一下,“应该是第五届吧?”

这一年,成龙的【警察故事】票房、奖项双丰收,标志着金像奖从一个专业性的奖项变成一项全民关注的娱乐盛事。

林宥伦点点头,“金像奖在第五届之前,口味一直偏向于小众的文艺电影,而那一年评审风格转变后,为什么就可以获得那么大的关注呢?因为很多票房大卖的电影出现在了入围名单上,而观众看过这些电影,自然就会关心这些电影能不能拿奖……你提出来的那个年度美女排行榜的构想,给我的感觉就和金像奖一开始的情况很类似,想法很专业,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观众的看法。你觉得这个榜单很有说服力,但是观众不一定认可。”

胡信哲嘴巴微微张着,显然是被林宥伦这番话给问住了。他以前只想着如何制定评价标准,让整个排行榜更具权威性,却没有想过专业口味和大众口味有时候并不能够完全地画等号,金像奖最开始几届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在评价标准中增加读者反馈,简单的说就像打分,读者意见占40%,专家意见占60%,这样排出来的榜单应该会比较有说服力。”

胡信哲脑子转得很快,立刻就明白了林宥伦的意思,其实这一套就是从金像奖那边学来的,只不过是变了一个形式。

纵观这两年的金像奖,票房大卖的电影很多都可以入围,但是最后能名利双收的却不多,其实金像奖评委们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口味,只不过是在入围榜单上做了妥协。

林宥伦提出的办法其实也是这么一个道理,40%的读者评价只是做给大家看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60%的专业意见,而读者因为有参与,所以就会认真的关注最后的排名,结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但观众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明周】做这个排行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而且从传播学的角度,大家都有一个从众心理,这个排行榜只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剩下那部分人也会跟着认可,只要第一次成功,这个榜单的价值就会慢慢被大家接受,继而也就达到了榜单权威性的目的。

“可是我们该要怎么来接受读者的反馈意见呢?”胡信哲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找邮局合作,定制一批印好邮戳的专用信封,每个信封里放一张选票,加入杂志的内页,读者只需要将自己最喜欢的女明星名字填到选票上,塞进信封回寄到杂志社,设立一个开始和截止的日期,最后邀请第三方公正统计。免费寄信,不需要花任何的费用,应该是会有很多人参加,当然为了调动大家投票的积极性,可以在搞一个来信抽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