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名单一公布出来,立刻引起了香港社会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很多批评的声音认为,这份名单将香港70年代以前成名的电影人都排除在外,人为的割裂了香港电影的历史起源。很多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也对这份名单颇有微词。
负责拟定这份名单的【电影双周刊】杂志,为此顿时承担了不小的舆论压力,甚至没有等到新一期杂志出版,就不得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做一些解释。
“星光大道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定位并不是追溯香港电影的发展历史,而是突出展示在香港电影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首批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标记的电影界名人,评选标准都是从70年代开始,因为从这一时期香港电影才真正突破本埠市场,开始获得东南亚市场的认可。”
【电影双周刊】杂志主编陈柏森面对着一堆话筒,阐释了星光大道名人手印的评选标准,发言才一结束,台下几乎所有记者的手都举了起来。
主持人点了【明报周刊】的记者第一个提问,在场的其他记者对此并不感到奇怪,【明报周刊】和【电影双周刊】都属于明报集团,自己人肯定是要优先照顾的。
“手印落成仪式是一起举办吗?”【明周】的记者果然提了一个很应景的问题。
“不是,十个人都是分开的,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选择时间,从4月份就会开始,在香港国际电影界节开幕之前全部完成,除了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陈柏森顿了顿,接着又补充了一句:“经过我们和李先生家人的初步协商,李小龙在星光大道的手印落成仪式时间定在他的生日11月27日,同期落成的还会有一尊他的真人比例铜像。”
“以后每年入选的电影名人都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走吗?”【明周】记者接着又问,算作是对上一个问题的补充。
陈柏森扶了扶眼镜,“一开始这两年会优先照顾那些曾经为香港电影辉煌作出过贡献,现在已经退居二线的电影人,后面会慢慢开始吸纳时下的当红演员,当然谁先谁后不是以年龄来计算的,而是以对香港电影事业做出的贡献多少来计算,也就是说,不是要等到老了才有机会获得这个荣誉。”
【明周】的记者满意地坐下,随后被允许提问的是【东方日报】的记者。
“林先生对香港电影事业的贡献也很突出,为什么他没有入选这个名单?”
香港三大报纸,【东方日报】立场相对中立,【东方日报】的记者现场提出这样的问题,意图很让人玩味。
“我说过了,首批入选的这些人都是从7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名,林先生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这件事陈柏森没有多做解释。
林宥伦是完全有资格进入这份名单的,问题是他自己不愿意,陈柏森也没有办法。
“作为名单中唯一的女性,夏梦的入选是否和金镛有关?”第三个站起来提问的是【星岛日报】的记者,这人明显一副来者不善的架势。
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