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楼门口,林宥伦上车离开,柴智萍和蔡勋岳目送着车身消失在街道拐角处,转身回去的路上,蔡勋岳感慨地说了一句:“看来林先生对我们剧组里这个几个演员很重视啊!”
“也许吧。”柴智萍随口答了一句,但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她有一种直觉,林宥伦固然对小虎队、金成武他们几个另眼相看,但绝对还没有到重视的地步。
林宥伦的想法还真被柴智萍给猜中了,他投资拍摄【流星花园】就只是一次提前的尝试,所以哪怕柴智萍、蔡勋岳都是新手,他也很放心地将电视剧交给他们,拍砸了也不是多大的损失。
偶像剧就是这样,一方面因为剧情肤浅、价值观引导等问题一直被人诟病,但是在另一方面,在推出新人、为娱乐圈提供新鲜血液方面,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一个产业想要长久的兴旺发达,在产业基础和格局之上,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环节。
香港电影在进入21世纪后逐渐衰落,外部市场不景气固然是重要原因,同时和内部人才的断层也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台前的演员还是幕后的编剧、导演,随着80、90年代成名的这批人统治娱乐圈的时代慢慢结束,新生代的演员、导演并没有能够顺利地接棒,整个香港电影娱乐产业衰败的伏笔就此埋下。
很多香港电影人也都意识到了人才断代的问题,特别是在功夫片领域,徐克、袁和平在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有意识地想要培养新的功夫明星,徐克找到赵文卓,袁和平发掘吴亰,但这两人最后都没有能够扛起功夫片领域的大旗,以至于十几二十年后,大家认同的银幕功夫巨星依旧是成龙、李联杰,四十多岁快五十的人,还得在银幕上卖力打戏,其中既有不肯服输的劲头,也有后继无人的无奈和悲哀。
当然,林宥伦用【流星花园】来推动偶像剧的发展只是一个尝试,无论小虎队还是金城武,他们都还年轻,需要更多的经历来磨砺自身,林宥伦现在更多的目光,其实还是放在香港60后一代的影视演员身上。香港票房最有号召力的“双周一程”,周润发和成龙现在都已经35岁出头,周星驰也已经30岁,他们能够统治香港影坛的时间也顶多也就还有4、5年,现在已经有必要开始考虑他们接班人的问题。
有关于人选的问题倒不需要林宥伦费太多脑子,60一代的香港演员堪称“黄金一代”,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名气和成就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四大天王”。
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92年之后成龙、周润发都开始尝试闯荡好莱坞,周星驰刚刚成名,风头正劲,总的来说香港电影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了新老交替,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60一代演员开始组建成为影坛歌坛的新主宰。
但是因为林宥伦的出现,成龙提前在好莱坞获得了成功,而香港电影的强势崛起也让他放弃了单纯在好莱坞发展的打算,基本上是香港、好莱坞同时兼顾;周润发在林宥伦的劝导下,没有去好莱坞发展打拼,所以他现在依旧是香港电影的头号男主角。
刘徳华、张雪友、黎明、郭富成这些人在林宥伦有意无意的影响下,实际上也都比历史上这一时期发展得更好,但问题是现在面前还有周润发、成龙这两座大山,影坛整个大环境是更好了,可他们这些人想要越过前面成名的人上位的可能性反而变小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刘徳华在四人中是发展得最好的,影坛、歌坛成绩都很不俗,可直到现在,在很多观众眼中,依旧只是把他当成“小周润发”来看,很多电影投资商也抱有同样的态度,一部电影的男主角首先定的目标人选是周润发,如果请不到周润发,接着才会考虑刘徳华,这基本已经变成了一个行业潜规则。
第692章 造星计划
人才断代的问题目前在香港影坛看起来还不怎么明显,但要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以后香港就不会再出现“四大天王”这个称号,即便是出现了,也很难达到历史上他们每个人所取得的那种高度。
为了捧“四大天王”做接班人就刻意地压制周润发和成龙的发展肯定是不行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加大捧新人的力度,增加他们主演各种电影的机会,慢慢地替代周润发、成龙现在的影坛地位,以此来保证香港影坛新老明星的顺利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