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点了点头,他知道林宥伦所说的这种改变,绝不仅仅是让创意不能拿出几个新花样那么简单。
对于已经举办了20年的港姐选美,想要在比赛形式上推陈出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创新形式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成本投入的增加。
另一方面,因为港姐的影响力在不断消减,已经影响到了广告商的赞助热情,最近两年公司财务已经不止一次在董事会议上提到了港姐赛事的盈利在急剧降低的问题。
邵逸夫一直在为这件事头疼,借着这个机会当然是想听听林宥伦的看法。
“不知道林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最近这两年,港姐无论对参赛者还是观众,吸引力都在下降,而参赛者的水准下降又是导致观众流失的主要原因,所以港姐复兴的关键还是如何吸引那些有资质的漂亮女性报名参加这项比赛。”
林宥伦说的这个道理邵逸夫不是不明白,为此他已经将港姐的奖金提高到了300万港币,但效果并不如他预想的那么好。
林宥伦耸耸肩,“其实奖金从来都不是所有港姐参赛者的最终目标。”
在整个70年代到80年代初,大多数参选者都是把当选港姐作为嫁入豪门的捷径,而朱伶玲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本,但是到了80年代以后,慢慢地豪门富商们不再像以前那般热衷于娶一个港姐做老婆,幸运的是这个时候,tvb强势崛起,每年的港姐虽然在豪门富豪们面前失了宠,却开始活跃在电视荧幕上,成为一步步热播大剧的主角。
做不了豪门阔太,成为风光无限的电视明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怀揣着明星梦的女孩,加入了竞选港姐的行列,这使得港姐的影响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比之前更加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88年李嘉欣当选港姐那一届,顶着最美港姐的头衔出道,拍广告、接电影、做代言,别的艺人要奋斗几年的历程,李嘉欣只花了一年时间就走完了。
李嘉欣的个人成功,曾经让很多人乐观地认为是港姐赛事新的起点,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却更像是最后的狂欢,因为在这之后,港姐的境遇就急转直下,收视率一年不如一年。
无线花了很大的力气想要扭转这种颓势,比赛现场的表演嘉宾一年比一年大牌,投入的资金也一年比一年多,但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现在想要出名,参选港姐已经不再是第一选择,而这些年tvb的热剧里港姐的身影越来越少见,也让一部分人对港姐失去了兴趣,选上了也不一定能出名,还白白浪费一年时间,很多人因此就放弃了参加港姐评选。”
听到这里,邵逸夫忍不住问了一句:“林生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要加大捧港姐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