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页

哪怕是在香港,不看好这部电影的也大有人在。

当然没有人会明着嘲笑这部电影,电影节开幕之前所有的质疑,基本都是围绕着影片能否收回成本展开。

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电影,在亚洲地区都不可能完全收回成本,而在票房的主战场北美地区,这部电影的前景同样不被人看好。

这种观点在香港报纸上还挺有市场,但是很快相关的报社就后悔了。

《马六甲海盗》在电影节上总共只试映6场,除去电影节评委之外,剩下分配给媒体的电影票本来就不多,而主办方在发放电影票的时候专门列出了一份“黑名单”,所有诋毁过《马六甲海盗》的媒体全都被禁止拿票。

官方给出的正式理由是既然这些媒体认为《马六甲海盗》是一部烂片,也就没有必要参加这部电影的试映,这些媒体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空出来去关注那些他们认为值得关注的电影。

这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就是针对这些媒体此前那些不负责言论的一种报复,意图很明显,而且都不加掩饰。

因为这是以香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的名义发布的通知,让那些被剥夺观看《马六甲海盗》试映的媒体抓到了把柄,他们就开始联合起来,号召港人抵制国际电影节的举办。

更有媒体通过报纸直接向港府当局喊话,希望政府重新考虑林宥伦是否有主办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资格。

近年来港英当局对林宥伦靠近大陆的一些做法也有不满,借此机会就派人来找林宥伦,名义上是协商,真正意图却是想要以香港国际电影节主办权为要挟,敲打一下林宥伦。

负责来与林宥伦交涉此事的是港督彭定康的秘书爱德华,一个大鼻子的英国人,态度和他的鼻子一样倨傲。

“林先生,我想你很清楚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性质,这是一项政府授权并且有专项拨款的公众活动,目的是为了推动香港电影产业的发展,但是你现在的一些做法,无疑让这项活动的公正性受到了一些质疑,总督先生对此事十分关注,我这次来,就是希望林先生能够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港英当局看来,林宥伦毕竟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商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会做一些退步,而爱德华又是彭定康的秘书,说话的态度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解释?”办公桌后的坐着的林宥伦冷笑了一声,“爱德华先生难道最近都没有看报纸吗?关于这件事的原委,电影节组委会已经解释过一次,同样的话难道还需要重复第二遍?”

爱德华见林宥伦不肯让步,态度也愈发强硬起来。

“林先生,你所谓的那份解释正是将事件升级的导火索,而你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搞清楚状况,要是你坚持现在的态度,港府将提请立法局考虑从你手上收回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