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翻新后的干净门面,再加上这一小小的变革,很快就吸引到越来越多洋人地光顾,使得他的洗衣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生意好了起来。俞福贵开始进些干货放在洗手店里卖。后来听说洋人喜抽雪茄,于是就只身一人跑到维多利购进一批雪茄。没想到一来一回,转手就卖空,赚了一倍以上。

看到如此暴利。俞福贵将洗手店交给新婚妻子打理,而他自己则开始了倒卖生意,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又好卖的货可进。

不过几年时间,俞福贵通过倒卖雪茄、香料、干货、衣服等货物。从洋人那里赚到了不少的钱,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加拿大。

当然,其间也不可能一直无风无浪。在倒货地这几年里。他被人打过、抢过、偷过的次数多得连他也数不清。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也许是名字改得好加上八字又正。俞福贵似乎注定要大福大贵。

有一个与他交好的洋人看到他做得这么好,就提议与他合伙开一间贸易商行。主做木材生意。

俞福贵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就决定赌一把。更何况合伙人是个洋人好友,这点是十分有利的。

因为那时华人在温埠毫无地位可言,就连想将钱存进当地的银行都不许。华童如果与其他洋童一起进学堂,洋童家长们肯定会来学校抗议。像餐厅、咖啡馆那样的高级场所,也是不允许华人进入的。如果没有洋人帮忙,俞福贵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在当地做什么像样的大生意。

当贸易商行成立后,由于正值铁路修建地高峰期,到处都需要木材,所以生意好得连俞福贵自己也完全想不到。

所谓货如轮转,到俞福贵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温哥华最富的华人。手下不仅有多间贸易商行,而且还开了一间全温哥华最大地纺织厂,工人几乎全是华人。

就这样,从俞福贵那一代开始,俞家地生意越做越大。历经几代风雨之后,等到俞正国这一代时,俞氏已经是一个赫赫有名地商界大家族。

不管什么世道,有钱有势的就是大爷,更何况是像俞家这样地大家族。来这里参加晚宴的商界名流们,不仅可以增加与俞家打交道的机会,而且还可以趁机与其他来参加的商界人士洽谈生意、扩充人脉,这种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

酒宴开始的时候,身为今晚主角的俞正国俞老先生身边早就已经围满了前来祝寿的人,至于俞家的其他子孙,也都各自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正当围在俞正国身边的各个商界名流正在与俞老先生说着话的时候,忽然一阵香风飘过,一个年仅十八、九岁,外表亮丽动人的妙龄少女从人群当中走了进去。

在走到俞老先生面前,她捧着一盒包装精美的礼物递到他面前甜甜地笑道:“俞爷爷,我祝您先生快乐。这是我的礼物,请您收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