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怎么样,最近过的好么?”

“旅途顺利吗?身边的风景如何?”

“今天到哪里了?步行还是坐车。有些地方偏僻的,女孩子还是不要一个人走的好。”

“最好不要背单肩包,小心飞车党。”

“关于中暑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这是最早那段日子收到的,短信的内容也只是从局限在问候进化到对谷致华不知目的地的旅程的关照,而后者就像是对自己远行在外的好朋友的日常挂念。发信人从不知道自己的行踪,但所有的短信加在一起,几乎就是一本完整的独自出外旅行注意事项大全。

“这两天总是在像,如果当时的《星耀》要是能早一点加入对抗元素,借助与高一级的播出平台,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政策,或者叫国情,真是谁也无法克服的大山,你可以利用它一次,但更多的时间是被它整治。今天又有一档节目被通告了,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还是很冒险的。”

……

这是一个月之后的短信,何访的表现,就像是在和一个老朋友聊着自己的工作,就算没有一次回应,也在不断的把一些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着的问题不断说出来,至于是不是会有答案,似乎反倒不是那么重要。

“今天的会上,一群人提出来一定要选择国内最顶尖的成功人士参与,保证节目的一种隆重地位,这个想法听起来是不错,可是他们没有想过,我们只是一件私营的公司,没有央视那样的威望和影响力,如果全是这样的人来参与,那邀请的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唉,有时候也不太明白,那些千万、亿万富翁的为什么还是会在乎这点小钱呢?难道这也是身价的一种体现?”

“又是一天的会,从来没有想过不在电视台干了,这会反而开的更多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行业特色吧,还好,还算是有结果,没有白忙活的,新节目的logo算是初步定下来了。”

“年轻人!唉,下午和两个部门开会,说着说着就把这个词扔出去了,一出口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心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变老了,真的是这样吗?当然,在别人眼里,这八成会被叫做成熟,但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锐气和冲劲就是在时间中被慢慢消磨。”

……

这是最近这段时间的短信,次数比以前少,但是话题却比以前更接近了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从一个生活的观察站变成了一个心灵的记录仪,虽然并不是24小时的全天候报道,但谷致华还是能很真切的感觉到一个人——一个很形象,距离很近的,活生生的人。有时候,她甚至会把自己的思维带入到从短信传达出的那份情境之中。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