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以留存在孔黛香岛旧宅之中的一本陈年日记为缘起契机,由楚河独家投资超过8000万港币的电影《含黛日记》,力邀国际知名换人导演担纲,有三位影后、两位影帝加盟,号称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艺电影,在何访到访孔黛故居的三个月后正式开镜。

“二十年前,一部《阮玲玉》醉倒万千影迷,国内海外获奖无数,成就了一位女星一代天后的地位;二十年后,一部同类题材《含黛日记》,穿越时空续写传奇,打开了的却是一段几乎被尘封的动人往事,以今天首映礼所得到的掌声与喝彩来看,这部汇聚了两岸三地天皇巨星,由曾经拿到过十几尊国际电影大奖的知名华人导演执导,制作精良的传记电影获取与前辈相同甚至更加辉煌的成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这是影片公映之前,来自于香岛最有影响的一位电影评论家的一段话,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也成为了各大媒体中被引用最多的一段话,被很多人当作了《含黛日记》的专属注释。甚至于当几个月后《含黛日记》在亚洲某个岛上赢下属于自己的第一座有分量的国际电影大奖的时候,这样的一段话也再一次评委会的主席所提及,而这一次的获奖正是对这段话一个最好的验证。

而这一座奖杯,却只是一个更加辉煌的旅程的起点,首先是正式公映的影片大获成功,屡屡创下文艺类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同时影片获奖的脚步也再继续,从最为人所关注的欧洲的海滨、水城,到南美、澳洲的小型影展,《含黛日记》在短短几个月之中,竟然拿下了十几座金灿灿的奖杯。

这是一份超出预想的成绩单,不但超出了外人的预测,也超过了操作者楚河人的估计,就算是始作俑者的何访自己也没有想到这无心之柳竟然会像最繁盛的鲜花一样开遍五洲,而由此带给他和他的楚河的,除了荣誉以外,更多的是对一个身居中国大陆的私营影视公司的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获利前景。

与此同时,已经做到第三届“青春视界”开始出现盈利,从其中辐射出去的“新人电影扶植计划”也步入正轨,以十几部纪录片和纪录短片以及三部低成本故事片为契机,逐渐在欧美传媒发达地区,找到了较为稳定的播映和发行渠道。而作为四步走中间投入最大的两个项目,“一起看”社区和加上楚河自己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营电视业务,楚河影文终于在成立的五年之后,取得了何访梦寐的踏足国际传媒舞台的资格。

已经借助于那场引发了全国媒体界风暴的版权官司和同时几套引进改编权重新制作的经典综艺节目,把上海分公司打造成为一个在东部和南方地区举足轻重的媒体巨头的谷致华,也在这个时候,被重新调回了总部,而她的新任务,正开拓境外业务,这正好足以发挥出她原本最强的一面。

谷致华果然不负何访的期待,她先是以香港为基地建立了楚河第一个海外分支,出任设立于此的楚河海外的总裁。耳后,在三年之内占领香港市场5%以上的电视份额和将近3成的广播份额,成为仅次于tvb和亚视之后,全港第三大媒体运营商。紧接着,利用之前在天宇集团亚洲区总部和东南亚分公司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成功的将触手伸入到了缺乏本土媒体巨头的东南亚地区,楚河终于在海外站稳了脚跟,并且在亚洲的部分市场中,初步赢得了和那些国际传媒巨鳄互掰手腕的资格。

何访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反而更进一步,利用手中不断累积的资金,加上在朱少中等人帮助运作下,陆续被吸引过来的国际投资,以电视和网络核心为核心,以电影和其他文化产业为外延,海内海外同步发展,把楚河建设成了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亲手打造出一个金钱与影视交相辉映的银色王朝,实现了自己还有那个引领着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的男人共同的梦想。

第三百零八章 岁月有声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这话在以前说起来,就像一杯白开水,不,比白开水还要淡而无味,但是当人到了这个年纪,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些,十年了。人难道非要失去些什么,才能获得到什么吗?”

何访的眼光从极远处的碧色中抽了回来,转头望向身边的女孩,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单单从年龄上讲起,很久以前就已经踏过30门槛的唐凝似乎不应该再用女孩来称呼,虽然自从第一天转过转椅的那一刹那起,唐凝的表现就没有办法用女孩这么简单的字眼来形容,但在何访的眼中,唐凝的形象似乎还是当初坐在被自己冒然转过的转椅之中,那一道清新而美丽的风景。

一阵风吹过来,唐凝半长的黑发,被卷扬了起来,她半转身背向风面,伸出一只手,箕开五指,插入额前,把头发向后梳拢,那半侧过来的秀美型俏的轮廓,在阳光的逆射中竟然仿佛有了一层金色的光彩。

何访忍不住也伸出手去,捏起一缕顽固在鬓前的乱发,顺着那娇柔的耳廓后向后捋过。

唐凝的身体似乎突然僵硬了一下,但瞬间又恢复了正常,她没有说话,只是自然的放下了悬停在头后的手。

“是,也不是,只是往往人直到失去了什么,才懂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