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不识接过这封简报,看了一眼。
只见其上写道:下官杨寿敬拜虎贲都尉程公足下:今日风向东南,风力乙级,气温负一刻又三分之一,阳光晴朗,湿度甲上,预计后旬将无雨雪。
毫无疑问,这是一封简单的原始的有关天气的报告以及预测。
这不奇怪。
中国是农耕民族为主的帝国。
在中国,再没有比农耕更重要的事情。
每年春天,天子亲耕籍田,三公九卿皆佐天子之后,以为天下榜样。
而早在远古的时代,在夏后氏主政之时,古老的诸夏先民,就已经开始摸索和探索,对宇宙天文以及气候变迁的研究。
春秋之中,尚书之上,有关气候变化、星辰变化和天象的文字,是占据最多篇幅的。
及殷商兴盛,成汤的统治者,一方面敬畏着天神和天地。
一方面,却开始着手准备记录和记载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气候变化。
物候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了中国的史书上。
深埋地底的甲骨文里,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卜旬”。
商人将天干地支,列为纪年纪日之法。
六十甲子一轮回。
与后世不同,商人习惯将十,作为一个轮回。
一次天干地支轮回,在日历上表现出六个不同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