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匈奴人,驱赶着奴隶,从东西两侧,缓缓靠近了汉军营盘。
郅都站在一座简单的箭楼上,举着千里镜,注视着远方的匈奴大阵。
外面,飘飘的雪花不断落下来。
在千里镜中,郅都看到了无数的衣衫褴褛,容貌与中国迥异的男人,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正在慢慢走向汉军的方向。
数十年前,这一幕曾经无数次在中国大地上演。
无论是陈涉,还是沛公,都曾经用过类似的手段。
大约也就只有项藉在这个方面是清白的——人家是贵族,才不屑于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自然,汉家对于对付这种简单粗暴的炮灰战术,早就有了系统的办法和心得。
而武苑的出现和大量近代军事家的著作的出版,进一步丰富和明确了怎么对付这种战术的策略。
在过去多年的经验以及秦末战乱,楚汉争霸时的战例来看,防御这种炮灰战术的核心,在于本方不能被动,必须掌握主动。
更加不能害怕和慌张。
炮灰们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让守方手忙脚乱,并且出现慌乱甚至是畏惧。
毕竟,几千几万的炮灰,排着队上来送死。
这样的场面,会让很多人的心理素质遭遇挑战。
一旦有人失控,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只要能避免了这一点,炮灰战术就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