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曾化名伯秦隐姓埋名十余年,在蒙恬的军营从士卒做起,各种艰辛当然深入骨髓!
“提高农耕的产能源于三点。
一是良种,二是耕种,三是灌既。
良种,需在最好的试验田,种出最好的粮食,然后以其为种,广为普及。我已向父皇奏明,皇家的美田,将用最好的地,培育最好的良种。
而且,我已与农家冯浅浅约定好,由其母族为我大秦试验田,杂交水稻、粟米等,育得良种。
关于耕种,关键在于器械的进步和耕种的效率。
除了曲辕犁,还有锄头、坎土曼、十字镐、铁锹等农耕工具。
为了解决农耕的耕牛,每个三千人设置一军垦区,每一个军垦区都将驻扎商业流通点,设置对外贸易中心,用于两地的贸易,用中原之物换取牛羊。
有了大量的耕牛,加上先进的农耕工具,便能大幅提高农耕效率。
同时,只要发生战争,战俘千万不要杀,也不要伤害其肢体,就地为仆耕种,也是解决劳力的一大渠道。
第三是灌既,除了筒车,更要修渠引水,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
“在此基础,我再编撰一本书,名为《军地指导手册》,这本书是个大杂烩。
会介绍如何观察土壤?如何判断不同类型土壤可以种植何种农作物?如何平整土地?如何给土地施肥、如何育种?如何收割等几乎全部的农业常识。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不懂农作物的军民认真去学,学完就是一个出色的农民。”
“至于屯田管理,采用土地授田耕种,多劳多得,我会说服李相,加大戍边耕战军爵的力度。
毕竟戍边屯田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是稳扎稳打,扩大我大秦的领土!”
“九弟的思路妙不可言!”
听着嬴玉的高论,扶苏顿时目光炯炯,“这相当于,把边境夯实了,同时潜移默化影响到边境军民,甚至鼓励通婚,通文化,随即将边境线向四周推进?”
“是极!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我们的目的不是杀戮,而是同化的同时扩大领土!”
嬴玉继续道,“每千人建立一个后勤支持中心,比如农具、耕牛、灌既、突击播种等,统一使用和调度。
既要保持最小单元的经营活力,又要释放兵团协调统一作战的优势。
待戍边线稳定,便将六国余孽的女卷迁往军垦农场,优先婚配于军爵之人,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军垦,远交近攻,数年之后,不仅边境线在延伸,而且边境固若金汤。”
“听九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十三公子豹起身感慨,“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似乎在九哥的眼中,这天下无难事!”
“待我这边的事情了结,定会去边境看你,到时候,咱兄弟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嬴玉豪爽道。
“我等九哥来的这一天!”公子豹道。
……
“除了之前提到设置边境贸易中心,而且要设置驻地医馆。”
嬴玉接着道,“每三千人位单位的军垦区,建一处医馆,这需要六哥大力支持,三十万戍边,需一百个医馆啊!”
“一百个医馆?而且是全系列病症救治,难度实在太大?”公子高一脸难色,
“我为六哥提供一本奇书,称为《驻军医师手册》,凭此手册,只需短暂培训,稍有文化的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为军民诊病。”
“当真?”公子高一脸不可置信!
“当然!”
嬴玉信誓旦旦道,“此书涉及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小儿常见病、急病处理。
包含怎样预防疾病?怎样认识和治疗疾病?如何识别常用中草药?意外伤害救护与三防?
妇女病和接生常识等等。
除了疑难杂症及大病特病,都可治疗。
而大部分死亡,却恰恰是因为这些小病引起!”
嬴玉之所以成竹在胸,便是因为穿越前便熟读了三大穿越神书之一,《赤脚医生手册》,出版于1969年。
这本书还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这些今天需要在高等医学院才能学到的事情,在简陋条件下也能成功实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