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公元1451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奥斯曼苏丹,他发誓要以征服者的姿态骑马踏进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七万多人,骑兵两万多人,战舰三百二十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从此以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也导致了连接欧亚两洲的主要陆上贸易路线中断,欧洲人开始考虑经海路到达亚洲的可行性,最终促成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并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时大兴土木,修建了一条全方位地环绕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防御来自陆路及海路的攻击。随着城市扩张,一道被称为狄奥多西的新城墙在五世纪动工兴建。
虽然城墙的某些部分略欠精巧,在部署得当的情况下,君士坦丁堡城墙在任何中世纪时代的围攻下都坚不可破。三面环水的君士坦丁堡,仅凭一面城墙,就成了扼守欧亚要冲的千年堡垒。
历代拜占庭皇帝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四英里;第二堵墙长四十英里,宽二十英尺,位于第一堵墙西面约三十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
奥斯曼帝国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后,基本沿用了原来的城防系统,历代奥斯曼苏丹也不断的加强伊斯坦布尔防御,马尔马拉海及金角湾沿岸还有一道海墙环绕着君士坦丁堡。
可以这么说,伊斯坦布尔绝对是这个时代最复杂、最精密的要塞体系之一。
第1491章 博斯普鲁斯海峡
公元14世纪,奥斯曼帝国凭借勇猛善战的军队,在中亚西亚迅速崛起,吞食了欧亚大片领土,攻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进逼北非及巴尔干,地中海沿岸三分之二已在其铁蹄践踏之下。
16世纪中叶,野心勃勃的苏里曼二世继位,便妄图吞并地中海威尼斯和西班牙这两个最后的劲敌,他建立了强大的海上力量,将侵略的触角开始伸向大西洋。
为了控制马尔马拉海沿岸和达达尼尔海峡在恰纳卡莱海峡,建立了造船厂和强大的舰队设施。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造船厂盖姆利克和伊兹米特,构成了奥斯曼帝国海军的第一核心。
但是在1571年,基督教各国的联合海军在勒班陀海战中,一举重创了鄂图曼土耳其帝国以加莱船为主力的划桨战舰队,逆转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海权支配情况。
受到战败的刺激所冲击,奥斯曼帝国很快运用其强大的国力重建海军,并且研究该如何在未来的战争中对抗已经十分进步的欧洲列强舰队。
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力量,借鉴了阿拉伯传统的单桅轻型道乌三角帆船,大量建造一种拥有两桅或三桅的放大版道乌三角帆船。这只战船的体积,比起当时主流的地中海战舰大型加莱船要小,因此以阿拉伯语命名为“谢贝克船”,意指为小型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