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钧闻言神色微变,记得上辈子,在叶扬升接手江陵市市长的座椅后,大年初一的早上,曾跟董素宁提起过北雍机场将扩建,叶钧刚好当时在场。据说施工却遇到阻碍,农民一直不肯卖那几百亩地,似乎听到国家要花钱征收他们手头上的田地,后来这些农民就盘算着坐地起价,连财神出面都没能盘下这几百亩地,最后迫不得已,只能施行强制手段,可这事,连省里都管不住,还差点闹到京城,说是有大批农民上访告状。
“好像是说,原本那几百亩地是一群农民合伙种水果的,但机场环境太恶劣,果树良莠不齐,减了产,连累他们收货的都白跑一趟。还说农民想托人卖了这几百亩地,但一时间去哪找?几百亩地,可不是小数目,有钱的也不一定愿意买,毕竟那地一点用都没有。”
听到司机这话,叶钧喜出望外,惊喜道:“师傅,他们有没有说,每亩地的价格,还有,一共出售多少亩?”
“这倒没说,也可能说了,我没注意听。都过去半年了,现在还卖不卖,或者找没找着买家,都还很难说。”
司机这话,让叶钧火热的心凉了一大截,不过猛然想起上一世的纠纷,叶钧相信,农民肯定还没将手头上的田地易主。当下心思急转,既而笑道:“这样吧,师傅,载我去附近的农村,我想跟这些卖田的农民见一见。”
“小哥,这车钱……”
见司机有些犹豫,叶钧猜想这绝不是车费的问题,毕竟是打表算钱,明码标价。略一琢磨,叶钧就猜到,定然是农村那段路不好走,颠簸也就罢了,还满地淤泥,这一来一回,不仅伤轮胎,还要掏钱洗车:“这样吧,师傅,咱们也甭算表了,这是三百块钱,您先收着。等完事后,洗车的钱,我帮付,怎么样?”
“小哥,你倒好说话,两百够了,用不了这么多,洗车的钱,也不用麻烦小哥。其实二百块,足够我跑一天了,值!”这司机心肠不错,没多要叶钧的钱,只是从三张百元大钞中,抽了两张。
叶钧这才想起,96年的货币,还没有上一世那般贬值,猪肉什么的,才5、6块一斤,像上一世,最高峰,都卖到20多块。联想到此,叶钧差点琢磨起去养猪赚钱。不过,倘若这次真能从农民手上买走这几百亩地,准得大赚一笔。
只是这购地的资金,叶钧想到这,不由傻眼了,这才意识到他现在可不是华阳集团的董事长,不是那个动辄就是上百亿买卖的商界骄子,不由嘀咕道:“妈的!千算万算,倒是算漏了自己现在屁都不是,拿什么跟人谈?”
第十四章 王家村
残破的农舍,一位颤巍巍的花甲老人,天还没亮,就捣好一盆米糠,然后倚着条拐杖,在院子里喂鸡又喂鸭。之后,就会端出条板凳,坐在院子内看着鸡鸭活泼乱跳。这似乎已经成了花甲老人的习惯,有时候,也会目光浑浊望向不远处的高楼建筑,偶尔会用几句枯涩难懂的农家话嘟嘟囔囔骂上几句,但更多的,却是苦着脸,叼着一支点燃的烟杆子。
这里是王家村,居住的村民,大多姓王,这个村子似乎清末年间,就已经存在,据说挖过地道,打过鬼子。原本,这么历史悠久的村子,应该富饶繁荣,可事实上,却是一年不如一年,许多年轻人,都相继搬离村子。留下来的,都是些对村子有感情的老人家,不能说搬走的人忘本,自从一座现代化的机场拔地而起,就会时不时传来刺耳的轰鸣,既打扰人休息,又会扰得人心烦意乱,无心劳作。
原本,这倒还能忍着,毕竟飞机传来的声音,也是有规律的,起码还不至于大半夜骚扰村民的正常作息。可是,由于排放的废气、热气实在太大,造成附近种植的果树年年减产,村长已经为这事不止一次与机场有关部门交涉,可等来的,都是些敷衍了事。
这也迫使许多青壮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南下打工。原本和气融融的村子,也渐渐人丁凋零,全无以往那番人来人往的热闹气象。
“王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