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宁的分析确实句句在理,其实这一点也是夏家探讨最激烈的环节,毕竟内地市场确实大,但同时也造就了贪便宜的心理。而且面对这次夏家与叶钧的联手进军,势必对内地的零售商造成庞大的心理影响。论资本,他们不敢比,论规模,同样不敢比,论知名度,更是比不了。那么他们唯一能比的,就是打价格战,以连锁商城为参考物,施行你降价,我就立马降价的模式,这种舍本求末的行为不仅会将他们拖垮,同样也会将连锁商城拖垮。

要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计划,稳定一片良性竞争的家电市场,是目前困扰着叶钧以及夏家的真正原因,这也是目前夏家唯一心存顾忌的风险。所以,夏师师才会代表夏家,在天海市召开研讨会,目的,就是制定一个理性的计划,打开目前这个隐患的缺口。

对于董素宁的问题,坦白说,叶钧根本回答不上来,因为他不可能告诉董素宁几年后家电连锁的庞大收益。叶钧不是没想过当初就叫停夏家这个计划,可一想到如果什么事都等到市场成熟后再涉及,那么也就晚了。说白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是幸福的,后来的,不一定就会拥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那种满足感。

“妈,那您觉得目前什么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董素宁并不介意叶钧这种不答反问的行为,平静道:“商场如战场,市面上的营销策略无外乎几点,合理的价格定位,物超所值的售后服务,以及消费者的心理把握。”

董素宁顿了顿,笑道:“价格定位还是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数量,一味的定价始终不美,价格低了但购买数量庞大,如果是为了创造品牌效应,我的建议自然是薄利多销,赢得口碑。超值的售后服务,这一点很明确,因为我在跟常平的谈话中也了解到你主张的售后质量,几乎都符合我的心意,就不需要多谈。而且你的这种连锁策略也给消费者提供了足够大的服务空间,起码覆盖性的售后,好处就是消费者不会再担心电器坏了没人帮忙修理,或者送到厂家里,尽管似乎看起来打电话叫修理工,或者送厂家无外乎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消费者,准确说是人,都是有惰性的。”

董素宁喝了口水,这才补充道:“至于最后的就是消费者的心理把握,这一点很重要,别人为什么要买你的商品?你可以说借用品牌优势,并且以德服人营造出足够的口碑影响消费者的购物观念。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虚的,因为这只能刺激到消费者选择走进你的店铺,但却不足以影响他们的购买倾向。因为一旦与钱沾边,任何名气、服务质量都是虚的,在那一刻,需要的是有人在消费者旁边说上几句话,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叶钧愣了愣,疑惑道:“妈,您指的是不是销售员?”

“对,就跟买房卖房一样,消费者进门后,或许仅仅是来看看,凑凑热闹,不一定会买。而如何才能让这些人的心态发生改变,儿子,这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我操心了吧?”

董素宁笑着站起身,拍了拍陷入深思中的叶钧肩膀,然后缓缓走出休息室,只留下满脸阴晴不定的叶钧。

第四卷 两党之争

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份协议书

攘外必先安内,古人这句话确实极富哲理,就算沿用到今天,能用到的场合也是比比皆是。不得不承认,叶钧以往一直考虑到的都是市场的因素,他跟夏家都陷入到一个看似深奥,实则粗鄙不堪的死胡同里。

这也难怪,夏家以往都身处港城,对于消费者的心里把握并没有内地商人那么直观,毕竟土地的狭窄限制性,以及每年的商品需求量不断增高,根本不需要再多此一举。但内地不同,土地够大,市场同样庞大,甚至已经达到供大于需的程度,这也直接导致商家处心积虑拉拢消费者。

董素宁提到的营销策略,确确实实给叶钧提了一个醒,如果将这些家电视为奢侈品推广,这种定位不再是将家电视为普及型的百货商品,那么这思维瞬间也就理清。从目前售楼的那些销售员来看,口才是重中之重,同时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也要具备一定的经验,牛一点的甚至能在说出一段话后成功吸引旁人的目光,然后就利用煽动性的语言让旁人极为赞同这些话。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这已经称之为商业欺诈,但实际上这压根跟商业欺诈是两码事。毕竟性能以及运用的环境摆在那里,有口才的人仅仅是将性能以及运用描述到消费者平日里的习惯当中,让消费者一厢情愿认为选择这商品才是最理性,最符合自身条件的做法,自然不能说是商业欺诈。如果真要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位,只能说,这销售员是牛人,你那边张口闭口就是书面教材的完全是糟蹋粮食的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