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钧其实想明白了,正如那个邋遢汉说得那样,同样的产业,若是没有创意、风格,很难威胁到前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断然不可能套用到商业圈子里,没有技术上的创新,一味的适应,终究也只是适应,掀不起风浪。
这样想,叶钧倒是心神一松,与其说叶钧在寻找张娴暮的破绽,倒不如说他在等待张娴暮暴露自身的弱点。
众所周知,就算是商业经验丰富到极点的商业巨头,都不敢一次性涉足多个产业。张娴暮做了,他生硬的套用了叶钧的思想、行为以及创意,却忽略了一种本质,还错误的判断了这能带来的收益性。
叶钧冷静下来,就意识到这一点,短期来看,确实很被动,可如果过一阵子,众多的矛盾就会彻底暴露出来。最关键的,就是张娴暮弄出来的基金会、速递物流,都只局限在北方,不敢过界。
叶钧很清楚,就算国家参与进来,看似壮大了张娴暮这些产业的声势,却有一个问题,是张娴暮无法解决的。凡事有利必有弊,国家参与进来,或许在各种方面都会予以优惠,但是,在重大决策上,很可能就会出现拖后腿的现象。
而叶钧没有这方面的劣势,一旦发现有商机或者危险,都会立刻做出最正确的指示。可若是发生在张娴暮身上,只要那些国家参与进来的人皱一皱眉头,摆一摆谱,那么就很可能让商机流逝,危险避无可避!
基金会在叶钧的运作下,相当成熟,可不代表张娴暮就能办到。因为基金会的本质不在于怎么敛财,而是在于怎么散财,同时还有怎么做出一份计划,以及收支明细的透明化。
叶钧能够在这两点做到极致,不代表在国家参与后,张娴暮同样能做到。如果依然是原本的做法,跟红会有什么区别?可若是没有国家扶持,张娴暮何德何能?又怎么取信于人?
所以,静下来,叶钧倒是乐得冷眼旁观。
至于物流速递,叶钧连想都懒得去想,尽管不清楚张娴暮当初是如何计算筹划的,竟然仅仅只是将物流速递局限在北方。但是,在四通八达的这个年代,物流行业慢慢兴起,若是还不懂得抢占全国市场,而只局限在某个区域,那么这种物流速递的发展就会相当缓慢,甚至可能造成难以收拾的影响。
比方说,有客人想要将东西寄到南方,而这时候,张娴暮弄出来的物流速递却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那么这个客人就会前往风雷速递,并且心里面会对张娴暮弄出来的物流速递产生一道轻视。
更何况,当初叶钧跟夏家商议后,购买了三辆波音飞机,在速度上的优势对比,也断然不是张娴暮能够撼动。
一个陆运,一个空运,根本就没任何的可比性。
如果是要玩价格战,叶钧倒是无所谓,现在的叶钧,还打算陆续收回全国个地方县城的代理权,因为张娴暮的跟风,让叶钧意识到,他不能留下任何的破绽。
只有统一的规划管理,才能够无懈可击。
叶钧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夏师师,关于这个想法,竟然获得了夏师师的高度赞同。自从曾经爆发出不好的影响后,夏师师就有过这方面的考虑,可惜当初跟现在,都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预算的庞大让夏师师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