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页

“应当说是钱重要,钱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等价的筹码,大大方便了交易。而钞,是钱的等价物,有信用。钞使用起来却更方便,自然而然的,商业就更繁华,商业繁荣,必然带动手工业,带动加工业带动矿产业,甚至是运输行业、服务业等都因之而带动起来。”

“这好比下棋,一个棋子活了,整盘棋也都活了。”

承乾对于经济这一块学的还不多,他不太理解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听李超这么讲,似乎也非常有道理。

“一个普通的农夫家庭,在过去,他们没有自己的田地,他们是寺庙的佃户,每年为寺庙佃田,收获之后,要将一半上交给亩里,但因为有庙里的庇护,因此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纳税,也不用服役,他甚至都不在朝廷的户籍之上。”

李超慢慢道来,“这一家人辛苦一年,耕种几十亩地赚到的钱,一半给了寺庙。剩下的是自己的,若是丰年,一家人还有盈余,但也盈余不了多少,因为他们只种粮,也种些桑麻,丈夫带着孩子种田,妻子带着女儿养蚕纺织,一家人的吃和穿,都是自给自足,可油盐酱醋,都是得另需钱的。”

“人情往来,也要钱。此外,虽然他们不需要向朝廷纳税服役,但平时地方上的一些摊派,他们却少不了。因此,就算是丰年,他们其实日子过的也挺紧。”

“而如果遇到的是灾年,则可能还得向寺庙借贷。借一次债,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还清,甚至利滚利再还不起,于是只得变卖儿女,甚至自卖为奴。”

李超说的是过去许多农民百姓的真实处境,有田地的小地主、自耕农抗灾能力还强些,但普通佃户就差的多了,甚至是家里一头大牲畜的死亡,都能让这个家庭一年辛苦白费。

他们没有积蓄,一直挣扎在生存线上。

沉重的佃租、苛刻的摊派,以及高昂的利息,还有疾病、战争、灾害,这些都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座大山。

老百姓病不起,娶不起,死不起。

朝廷的均田制,缓解了点,但实际上中原地区,人口太过密集,田地又大量集中在地主勋戚官僚的手里,再加上要给官僚们职田、公廨田等,因此最后能拿来均田的地不多,朝廷规定均田上限每丁百亩,可实际上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无田可均,能均个二十亩就不错了。

但这个时代的耕作技术,都是广收薄种。一家种一百亩都勉强糊口,二十亩够什么。

“但现在大不同了。”李超长呼了口气,贞观新政,一条条的新政推行下来,百姓的生活确实在迅速的好转。

仅仅是一个两税法,一个摊丁入亩,把丁税和丁役都合起来摊入到田亩之中,按田亩征地税,仅仅是这一条,就让无数普通百姓减轻了巨大的压力。

以前朝廷的基本正税是按丁来算的,这个税又实际上是按朝廷均了一百亩地来算。但实际上根本均不到这么多田,因此凡是没分足百亩地的百姓,其实都是多纳了税,纳了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