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守护边疆,又要威慑异姓诸侯,身为宗室诸侯,他们的职责更重。
每人的初始本钱都是二百万和五千奴隶,一视同仁。当然,张珲肯定是诸皇子中条件最好的,他的封地绥远最肥沃,适合耕种也适合放牧,交通还便利。而他当初在大宛经营几年,自己也早已经积累了一笔不小的本钱。
第1434章 抗税
这几天有那年轻御史上奏,对皇帝那种乱发钱的态度不满。一个皇兄弟一百万,三千奴隶。一个皇子二百万,五千奴隶。
有钱也不是这么乱花的,有这钱,多救济下天下百姓什么的多好?
张超看过之后只是呵呵。
他又没动用国库的钱,这用的是皇家自己的内库。皇弟皇子们长大分封,他给他们钱又有什么毛病。皇家的钱又不是什么与民争利来的,也不是什么抢来的。
对于这种管的太宽的御史,张超的批复是让他们到诸侯封国去当个御史。有那盯着朕的工夫,不如替朕多盯盯诸侯们。
这些年轻御史们精力充足,热情很高,只不过有的时候未免方向错了。怼皇帝有什么用,张超能有什么把柄让他们捉的。
御史大夫郑元璹入宫面圣。
这位沛国公是郑善果的从兄弟,是崔莺莺的从舅,隋朝大臣郑译之子。打小就相当有才,很小的时候继承爵位,出任过许多职务,都做的非常不错,有公认的有能力之人。
尤其是入唐后,数次出使突厥,期间还被突厥人扣留过几年,但节操不失。
将御史台这个掌握纠察弹劾的衙门交给他,当然也是对他能力和忠心的信任。郑元璹对于自己手下的那些愣头青表示自己工作不到位,回头就会好好的调整他们。
“这些人勇气可嘉,御史台中,就是需要这种敢出风头的御史。不过勇气是好事,但方向得对。先让他们到地方却磨砺磨砺吧。”
“臣明白。”
郑元璹向张超禀报了一件事情,御史台派往各封地的御史们,工作还是比较卖力的。大唐几千封臣,朝廷往每个封地都派了至少三个御史。小的封地,只有三个监察、监税、监军三个御史。一些大的封地,更是直接派出了以三个御史为主的三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