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张超一身休闲装束,品茶纳凉,好不自在。
“短短二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好的,但臣这些年细细观察,也发现有许多不好的苗头。”
房玄龄执掌翰林院,作为专掌封驳审议大权的重臣,他从过去负责决策执政,转而为封驳审议,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变的大不同。
“过去,男耕女织,绢帛也与铜钱兼行天下。百姓的日子过的很安稳,甚至几代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可如今,却流动性极大。仅说这个丝绸,绢已经不再为货币,不能直接背着绢帛作为货币交易,也不能用以纳税。”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有这专利法出现后,新技术获得专利之后能够获益许多。特别是那些有资本的商人,能够利用新技术转化为更多的利益。”
新的纺车织机,比之二十年前,已经提升了十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效率,尤其是水力大纺车等的出现。
在江南,到处都是纺织厂。
那些纺织厂里,拥有上千女工,上千纺织机都已经算是一般规模的。甚至那些更大的,拥有上万工人。
他们使用新技术新机器,用流水线生产,一天的产量,就是过去普通农妇传统手工纺织想都不敢想的量。
而这些纺织厂生产出来的丝、绵、布,却又因为规模大,成本更低,在他们的冲击之下。如今传统的男耕女织的模式基本上过破了。
过去是全民种桑种麻,纺丝织布,每年的丝绸布匹,都是靠着家庭手工纺织出来的。而现在,在工厂的冲击之下,绝大多数妇人都已经放弃家庭纺织了。她们纺织已经没有半点优势,根本赚不到钱。
许多农民还在种麻种桑,也在养蚕,但却不再纺织。他们直接把收好的麻卖给商人,把蚕茧卖给茧商。
当然也有一些胆大的农民,扩大经营,专做养蚕生意。
过去种桑、养蚕、纺织都是一体的,而现在,正在分离出来。
“房公,这其实也是好事。纺织业兴起,工厂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产能和效益却越来越高,虽然说对传统家庭纺织产生冲击。可你也应当看到,如今大华绝大多数的汉人家庭,都分到了许多田地,不纺织,却能够买到便宜的丝、绵、布,妇人们不再织布,可是却可以专门种桑养蚕,或者是帮忙种植更多的地,或者是从事家庭养殖。”
社会发展就是如此,并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每个人都自给自足就好。自给自足听起来似乎很好,但这其实是没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