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页

自从无师自通,一拍学会王羲之的一半本领之后,他对书法这东西,便有了一种难言的爱好,或许是受到了字贴的影响,或者是骨子里,做为华夏人的骄傲。

毕竟纵观全世界,能被称之为艺术的字,定非华夏文字莫属!

只不过近些年,很多所谓的专家学者,不知所谓,一古脑的崇洋媚外,把那些才兴起不过几百年的文明说的天花乱坠,却将自家这传承了几千年,也是世界上,唯一幸存来的有上古传承的文明糟践的一文不值。

真是背叛了自己的祖宗,犹自在那儿沾沾自喜,真个是不知羞!

君不见,我们老祖宗的韧性与兼容性。

如果没有韧性,何以世界本来那么多文明,到了最后,能传承至今的,就只我们华夏一支?

华夏人,骨子里,有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使得华夏人打不死,灭不掉!

从五胡乱中华,到蒙古铁骑的践踏,最后是清满夷的入关。

那一次,不是濒临着华夏古老文明的绝种?但华夏人,以自己的顽强,向世人表现出他骨子里的坚忍不拔,那一股韧性,使得华夏文明,成为了唯一被传承下来的古文明。

说到兼容性,则更是如此!

便自书法说,自王羲之起,那一代的书法家,不在求变?

却又求变的同时,兼容了前辈先贤的优点,集众家之长,以化已之优!

大点说,从奴隶制,一直到封建社会,我们都遥遥领先,明朝中后期更是领先世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还处与奴隶制的满清入关,华夏,早已经提前进入到了下一个历程。

而思想方面,更出现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便是佛教传进来,也被一并兼容,这可完全显示出,华夏人的兼容性。

当然,华夏的佛教与最初的佛教,已经大不同,但这也正说明了华夏人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