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拍卖会

画作的风景十分一般,李维看不出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背景中的一个雕塑引起了李维的注意。

‘这画的不就是那个有灵气的木雕吗!’虽然李维心中已经波涛汹涌,但是表面是还是十分平静。

这副画作没有出现在拍品名单上,说明他的作者并不出名,从台下这些艺术贩子的反应来看,这幅画的‘艺术’价值肯定也不算高。

经过三轮喊价后这副油画居然成为本场拍卖会第一个流拍的商品。

经过等待漫长的等待,李维终于等来那幅半烧毁的油画。

李维心里清楚,这幅画能流拍最好,要不自己手里能用的资金太少肯定拿不下来。

当画作被拿上拍卖桌的时候,李维突然之间有了一种隐隐的感觉,这和那天他在收拾房间时对木雕产的感觉很像,看来这幅画他也要尽量争取了。

可是并不如李维所愿的是,这幅画一开始就有人出价。

一个俄国老者加价一万,把这个起拍价5000的画作提到了一万五。

李维显然和他杠上了,一直将画作的的价格抬到10万人民币,李维的内心开始动摇了,昨天花那些钱已经很不谨慎了,难道只凭自己那股飘渺的感觉就要花出去10万人民币吗?

理性告诉他,就算他花大价钱买下这幅画也不会改变俄国对华夏内心中的傲慢,可是李维的心告诉他要跟随的自己的感觉。

自从离开华夏来到俄国后,李维发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愈加深厚,如果连自己的内心都不能满足,挣钱又为了什么呢?

李维其实对钱真的不算看重,他之前可以为了国籍选择放弃所有遗产,也可以背着所谓的债务花上以前一年的工资给自己买衣服,甚至愿意给认识不久的全智娜买包,这是因为他知道,钱根本不是省出来的,古籍在手自己又何愁没有钱呢?所谓千金散去还复来就是这个道理了。

想到这,李维抓住了全智娜的小手举了起来继续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