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页

博纳·劳答道:“那倒没有。跟上一次内阁会议时的态度一样,他坚决认为只要贝尔法斯特之战打响,我们会很快输得一败涂地,最明智的策略是避免与爱尔兰交战。但他觉得我们现在要是作出让步,明天爱尔兰政府就会送来一份新的通牒,要求我们的军队撤出爱尔兰,否则采取军事进攻。”

乔治五世沉吟道:“这不是没有可能,那位殿下是我们所见过的最不按常理行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最难对付。让一步,步步让,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博纳·劳是个比较懂得揣摩上意的人,他连忙应答:“照基钦纳元帅的意见,我们要想方设法拖过这几天,让贝尔法斯特全民公投变成既定的事实。目前对我们最有利的一点,恰恰是那位殿下的不按常理,他现在可不是身藏幕后的舰队参谋长,而是一个国家的王位继承人,实质上的统治者。在国家层面,所有的事务都必须按照符合常理的规则来,否则是难以获得国际公认的。”

乔治五世像是一个苦于过河的人突然发现了一座独木桥,但又不能确定它能够承载得了,所以语气显得比较委婉:“也就是说,爱尔兰目前的做法于国际惯例和既有法理是漏洞百出的。”

如果这是一条着实可行的出路,博纳·劳的神情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凝重,他口气深沉地回答道:“严格来说是这样的,可是陛下也知道,这些规则从来只是强国约束弱国的,我们的总体实力虽然比爱尔兰强许多倍,但是在贝尔法斯特争端当中,他们在军事上拥有相对优势,而且从他们的背后支持者——德国,一贯的做法来看,他们恐怕不会将这些约束真正当回事。我们作出这些努力,结果是被爱尔兰方面无视,这对我们的国家尊严是一种可怕的贬低,而且在今后发生类似争端时,很可能被别的国家效仿。”

“你们的考虑确实有你们的道理,关键是我们不能肯定那位殿下以及他的支持者们究竟有多大的魄力,或者更确切地说,德国人给予了他们怎样的承诺。”乔治五世有些沮丧地说完这句话,忽而生气地斥责道,“难道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情报机构什么建议都不能提供吗?”

以英国情报系统当前的管理模式,博纳·劳虽为国家首脑,却无权干涉其运作,也不必为它的失职负责任,所以他可以用反嘲的语气应和:“别的不说,我们现在连那位殿下身处何处都不知道。除了接受爱尔兰的最后通牒,我们的任何意见和请求都可能被爱尔兰政府以无法联系王位候选人而遭搁置。”

乔治五世冷嘲道:“这种荒谬的事情也只有他那样的人做得出来吧!若是我也乘船出海,让你们以我本人联系不上为由拒绝掉爱尔兰的通牒,恐怕英国王室的名誉将因此毁于一旦。”

“那位殿下何尝不是在拿自己的政治声誉做赌注,对他而言较为有利的一点在于年纪很轻、资历很浅,军事方面的表现又很突出,所以比较容易得到外界公众的原谅。”

浅尝辄止地说到这里,博纳·劳将谈话转回正题:“综合起来,我们认为接受爱尔兰的最后通牒,暂时取消贝尔法斯特地区的全民公投是比较稳重理智的做法。既然我们立足长远,跟美国人建立了重要的战略合作关系,就应该在这些非核心的问题上作出让步,以免让德国人找到武力干涉的借口。基钦纳元帅的想法其实很对路,问题是太过冒险了,我们不值得为了区区几千平方英里的土地和二十多万非本土人口赌上整个国家。”

“立足大政治的高度,内阁的考虑已经非常到位了,可是,站在国家未来的角度,这次退让必定给英国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大部分是负面的……这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啊!”

“而且留给我们考虑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博纳·劳心有不甘地说道,“大英帝国在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场争端冲突都未曾发出过如此苛刻的最后通牒,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一定会让爱尔兰王国以及它那位自命不凡的殿下付出加倍的代价。”

正当公众形象良好的英国现任首相隔空放狠话的时候,那位不走寻常路的当事人正在有暖气的战舰船舱里与人对弈。虽然他的新指挥舰“贝尔法斯特”号拥有两万吨的排水量和相当不错的适航能力,其各项性能不仅在爱尔兰海军首屈一指,在如今的欧洲依然堪称一流。可是北大西洋海面浪潮汹涌,不习惯海上生活的人呆在颠簸不止的战舰上,简直是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长年在海军服役的夏树自然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来自德国的特使——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人联络官,同时也是德国皇室大家族的一员——巴登大公国的马克西米利安·冯·凯森伯爵,就早已吐得稀里哗啦了。不过,尽管这位年过五旬的伯爵面色发白,四肢乏力,精湛的棋艺依然让夏树在棋盘上举步为艰。

一局将近,伯爵的黑子又是胜利在望,他主动宽慰道:“陛下的棋路很有特点,视野非常开阔,着眼全盘的布局尤为精妙,在陛下这个年龄段,能够赢我几局的人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