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少校将潜望镜让给了武器指挥官,武器指挥官看过之后又让给了大副,但大副没有再将这个观礼位置让给第四个人,因为他在嘹望过程中看见一艘敌方战舰正气势汹汹地朝这边驶来。
疾速驶来的这艘战舰,正是先前执行反潜侦察任务未果的“威利·弗雷泽尔”号,在己方油轮发生爆炸之前,这艘德国驱逐舰正在附近海域,因有舰员在海面上发现了鱼雷航迹,驱逐舰指挥官立即根据鱼雷航迹的方向推算出袭击者的大致方位,结果发现自己先前很可能跟敌方潜艇错身而过。
这次安德逊少校不敢大意,他指挥“青鳕鱼”号向深水下潜,并且启动电机,调整航向,驱使潜艇向北航行了一段距离,而后关闭所有动力装置,重新回归潜伏状态。
之前错过了一次目标,“威利·弗雷泽尔”号指挥官凯森少校这回可不会轻易罢手。愤怒的德国猎犬利用声纳锁定了美国潜艇的行迹,然后在它的头顶来回转圈,接连投下了二十多枚桶状深弹和一百多枚刺猬深弹,将整片海域搅得水沫翻滚。
“青鳕鱼”号的水面排水量跟对手相差无几,武器系统由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门102毫米甲板炮以及4挺762毫米机枪组成,执行战斗任务时通常配备20条鱼雷和100发炮弹,弹药非常充足,可这时候却只能被动挨打,甚至随时有可能被一枚区区数十公斤重的深水炸弹击沉,舰种相生相克的原理确实耐人寻味。
趁着对方在水中既无还手之力又不能呼叫救援,德国驱逐舰肆无忌惮地进行攻击,大有不耗光反潜弹药不罢休的架势。这种攻击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且不管战果如何,美国潜艇在此期间是不可能再对“腓特烈·凯撒”船团构成任何威胁了。在护航舰艇的掩护下,变成惊弓之鸟的同盟国船只渐渐驶离这片危险的海域,而奉命救援油轮幸存者的德国扫雷艇也基本完成了救援工作,眼看危机已经度过,海面上突然响起了炮弹划落的尖啸声,然后是中等口径炮弹爆炸的轰响声,这般响动当即让许多人惊出一身冷汗。
是敌人的巡洋舰队杀到了?
爱尔兰重巡洋舰“鲁格”号设置有专门的雷达室,这个时候,面积不大的雷达室里汇集了多名技术军官以及首席雷达操作员,而舰桥上的军官们也在焦急等待着来自雷达室的消息。环形波纹一遍遍扫过雷达屏幕,映出代表海面舰船的光点,可是除了“腓特烈·凯撒”船团的全体成员,以“鲁格”号为中心五十公里的海面上并无异物,即便考虑到天气和海况对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影响,至少可以保证四十公里之内是没有敌方水面舰艇的。那么,炮弹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虽已接敌,“威利·弗雷泽尔”号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它与“鲁格”号的实时通讯只能通过效率缓慢的灯光信号:我舰遭敌方炮火威胁,观察到炮焰位于西北方向,距离不确定,请求予以指引。
每隔两分钟左右,远处海面就会出现闪跃的焰光,尽管微茫,却是实际存在的,这让爱尔兰重巡洋舰上的技术军官们倍感纳闷:雷达明明运转正常,怎么可能漏掉正在探测范围内开火的敌方战舰,莫不是敌人有了规避雷达探测的新技术?
所幸,舰上有对各国现役舰船研究较深的军官,针对目前的怪异状况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揣测:这些神秘的炮弹很可能来自于搭载大口径甲板炮的敌方潜艇!
翻开历史,最早尝试“潜艇抗大炮”的是英国人,他们在一战之前就将巡洋舰级别的重炮搬上了潜艇,而在1914年制定的战时造舰计划中,英国海军决定开工建造两艘搭载305毫米舰炮的超级重炮潜艇(12号),这一惊人的计划由于战争失利而中途流产。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想方设法重整舰队,建造成本低、作战效用高且适合防御战略的潜艇一度被放在了优先位置,适用于海上破交战和海岸袭击战的重炮潜艇应运而生。至1933年夏,英国海军已有三个级别的重炮潜艇处于服役状态,它们分别装备6英寸、8英寸以及94英寸口径的甲板炮。出于各自的战略需要,美国、德国、意大利海军也在重炮潜艇领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这些潜艇所搭载的火炮多为6-8英寸口径,但搭载方式不尽相同,实战性能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167章 危险的对手
自然界的独角鲸是一种外形奇特的海洋生物,它们在鲸类当中属于体型娇小的,但相较于大多数鱼类和哺乳动物来说,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而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多数为雄性)的头部伸出一根的螺旋状“长角”(这实际上是它们的一根牙,在其一生中不断生长,最终刺穿上唇,像一根尖锐的长矛从头部伸出约2-3米)。值得一提的是,独角鲸主要生活在北方的寒冷水域,族群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外形奇特,在世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也有他们的“独角鲸”——一款设计用于远洋巡航作战的大型潜艇。该级潜艇是美国人发展大型潜艇的一次尝试,其吨位远远超过了他们以往设计建造的任何一种潜艇,其水上排水量接近3300吨,水下排水量超过4000吨,可搭载700多吨燃料,10节航速下的续航距离达到惊人的20000海里,适航性能也较普通潜艇好得多,但也由此带来了战术性能方面的负面影响——使用者普遍反应该型潜艇行动笨拙,转向和下潜都很缓慢,2门45倍径的6英寸甲板炮射程很远,可潜艇自身装备所能提供的观测距离和瞄准精度非常有限,接近实战环境的测试表明,它们的有效炮击距离在10公里左右,最大不超过1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