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近年来持续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军费增长,加入国际造舰竞赛使得日本原本就不富裕的财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派出考察团实地考察德美海战之后,海军部的高级将领们意识到自己的战列舰、战巡在战术上已经落后于西方强国的海空立体战术,因而迫切需要建造一批足以保证日本海军强国地位地新式航母和舰载机,导致军费持续走高,3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登位伊始就碰到这样的经济危机,裕仁当然不希望在继承皇位的同时也继承大正天皇那“不幸”的头衔,就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一筹莫展之时,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了,两大阵营围绕亚速尔群岛展开激烈对抗,时局一度走到了战争边缘,日本、苏俄这些实力较强、区域影响力较大的中立国成为德国和美英争相拉拢的对象,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有恃无恐地发动战车,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之后又趁两大阵营激烈火拼,瞅准时机发兵南下,势不可挡地席卷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现如今,北至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南临印度洋、西抵中国长江、东达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群岛,放眼望去,无比辽阔的区域均已成为这个军事帝国的势力范围。
第244章 一百万支步枪(下)
话说1935年夏秋之际,军力强盛的西方同盟国分别同英、美缔结和约,由此结束了泛大西洋地区的战事。9月,因奥斯曼土耳其陷入内战无暇东顾,德、意、奥匈、苏俄就整个波斯地区的势力划分协商一致,西方同盟国同意将外高加索地区交还苏俄并从巴库撤军,认可苏俄对波斯北部地区的控制,从而换取苏俄不染指波斯南部及波斯湾沿岸地区、不支持欧洲国家布尔什维克进行反政府活动的保证,暂时消除了一度让所有欧洲国家心惊胆战的红色警报。在此之后,西方同盟国开始收拾亚欧地带的乱局,10月初,由德、意、奥匈、爱、西、罗、保、葡等国军队组成的欧洲联军开抵耶路撒冷,正式拉开了多国干涉阿拉伯联邦的序幕;10月下旬,埃及爆发内战,德、意、奥匈联军借口保护侨民登陆亚历山大港,意图通过军事行动重新夺回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些外交和军事行动看似分散了西方同盟国的精力,实际上恰恰相反,清扫完自家后院,才能心无旁骛地拓展远方的事业。
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昭和天皇不像他那些勇猛有余、眼光不足的将军们一样嚷嚷着用一波流的进攻彻底吞并中国。如今他的国家最缺的并不是资源或是技术,而是消化庞大战利品进而强“身”健“体”的时间。等到西方同盟国后方安定,他们必定会将目光投向各种战略资源极为丰富的东南亚,除非日本有足够的军力震慑之,否则的话,那绝壁是他们扩张势力的下一个目标,而大战爆发以来的这三年,日本军队不但没能利用列强无暇干涉的机会吞下地大物博的中国,反倒陷足其中,严重拖累了日本的经济和财政。现如今,既然中国最富庶的东三省、华北平原、包邮区以及南方港口皆已收入囊中,何必再将数以十万计的兵员以及不计其数的军事物资耗在道路泥泞、地形复杂的华中腹地?
以昭和的精明眼光,如若美国人愿意以现时状态结束战争,那么他一定会欢欣鼓舞地接受这个结果。在和平的环境下,用不了十年,也许只要五年,日本的经济和工业就能够得到升华式的发展,从而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强国。可是开战易,停战难,无论日本政府此次是否接受同盟国总部的调停,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因为最关键的分歧点不在于中国某地,而是太平洋腹地的夏威夷群岛,它的战略位置是如此独特,占据它就相当于占据了半个太平洋。在西方同盟国的纵容甚至是唆使下,美国非要将其收归囊中才肯停战,日本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不可能将好容易夺来的至宝拱手让出,既然协谈无法调和,只能通过血拼的方式来决定它的归属——这正是西方同盟国希望看到的!
“……众卿细想,如果我们把跟支那政府的停战作为换取西方国家支持的一个砝码,让他们认可我们对夏威夷群岛的占领,这个困局就有了突破口!”
御前内阁会议上,年轻的昭和天皇寥寥数语,在这群已近或已过知命之年的大臣们耳边显得掷地有声。三朝元老重臣、绰号“鬼狐”的内阁首相犬养毅随后应道:
“天皇陛下所言极是,支那经济贫弱、人心不齐,即便停战数年,也不过是在西南之地苟延残喘,数年后发兵击败他们依然易如反掌。美利坚的情况截然不同,它的本土保全完整,经济和工业未受根本破坏,一矣停战,国内生产很快就会恢复,其军队规模虽受停战条约限制,但也相应减轻了军费负担,可以预料,未来数年美利坚的国力将会迅速恢复,那时他们绝不会轻易向东重新挑起跟欧洲国家的争端,而是向西与我们争夺太平洋的版图,若夏威夷群岛始终掌握在大日本帝国手中,对美利坚的扩张是一种有效的遏制,反之,如果我们将夏威夷归还美利坚从而换取一份停战和约,今后夏威夷必然成为美利坚攻略太平洋诸地、威胁日本列岛的前进踏板……孰轻孰重,诸位应当明理!”
素来好战并且好斗的海军大臣大角岑生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美英开战进而夺取东南亚等地的重要推手,但是近两年来,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表现让他对侵华日军同时期的战果甚为不屑,继而利用他的影响力为远征东太平洋的日军部队争抢尽可能多的军事资源,使得侵华日军更加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既然昭和天皇和犬养首相都认为中国军队不足为虑,眼下应当全力对美作战,以争取在尽可能有利的态势下达成最终停战,他立即表示赞同。
就各自立场而言,陆军大臣、皇道派的领袖人物荒木貞夫是内阁里面最不愿意接受对华停战的,若是围绕夏威夷群岛与美军展开决战,坐拥百万精锐的日本陆军是派不上多大用场的,然而当前的现实状况是日军大本营决意将有限的资源优先供给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海空军,侵华日军不但得不到充足的兵员和物资补充,前期抽调出来攻打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地的王牌部队多数都未调回,加之苏俄不愿看到日本独霸东亚,近些年来一直在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弹药甚至志愿人员,侵华日军在1934年发动的几场攻势都缺乏力度和持久度,暂时的对华停战也利于日军重新调整部署,积聚力量。于是,荒木貞夫罕见地对海军大臣的意见表示附和,昭和天皇钦定的提案在内阁获得全票通过,而后付诸实施——在柏林参加同盟国首脑会议的日本外相芳泽谦吉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利用各种场合和媒介大肆宣扬日本政府给亚洲国家带去现代文明的丰功伟绩,宣称军事手段只是破除各国旧识、实现文化革新的必要手段,而后表示日本政府愿意考虑西方同盟国提出的对华停战要求。之后,芳泽谦吉一面邀请西方同盟国组织观察团前往中国,见证中日双方的谈判接触,一面以中国多年深陷战乱为由,要求西方同盟国通过官方和民间途径募集人道主义援助,经由日方将这些援助转发到中国平民手中。
至11月初,在西方同盟国的斡旋下,中日双方代表抵达淮阴就停战事宜进行协谈,而这一谈就是四个多月。在此期间,除少数地区仍有零星交战之外,中日军队皆停止了敌对行动。
尽管中日和谈旷日持久,两方代表据理力争、各不相让,西方同盟国还是如期开展了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从1935年12月到1936年2月,超过400万吨米面、布匹、药品以及医用器械运抵中国,以日本人的狡猾用心,不难想象这些物资究竟有多少能够真正用到无辜民众身上,但正是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有数以万吨计的军用物资通过夹带、混装、偷运甚至走私等形式运抵长江以西,供中国军队整备武装、充实军力,这其中就包括了爱尔兰王国购置、美国军队供货的100万支春田步枪和10亿发子弹,它们分为数批,或藏匿于货船底舱,或由运送西方同盟国观察员的游轮偷藏,不远万里,漂洋过海,从日本人眼皮底下穿过重重封锁线,最终运送到中国军队手中。
这笔经手三方的交易最成功之处在于它极为缜密的安排,爱尔兰的各级官员、普通军官乃至平民大众都不知道本国政府秘密实施了这样一次冒险,绝大多数美国人也没想到竟有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的枪械弹药被运离本土,更不清楚它们的真实去向,至于泄密几率最高的一边——接纳这些军火的中国军队,一开始是被蒙在鼓里的,直到借同盟国军事观察员身份来到中国的爱尔兰谍报和安全官员直接介入,中方高层才意识到爱尔兰人提供给他们的是多么可观的一笔援助,期间因为担心这些军火被日本人发现而致和谈破裂,他们终日惴惴不安,甚至想婉拒这批军火,所幸悬念还是保持到了最后一刻。日本军方虽对西方同盟国以人道主义援助名义运入中国的物资严加盘查,并试图通过谍报网络窥探欧洲国家的真实意图,等到隐藏在中国军队的一名高级间谍发现端倪并予报告时,日本军方已经失掉了现场捉赃的机会,再怎么抗议也起不到实质作用。
时间很快来到了1936年的3月,由于输掉了至关重要的夏威夷海战,重新陷入了跟美国军队的岛屿争夺战,日军大本营不得不重新调整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部署。为迫使中国政府在和谈条款上做出重要让步,以有利态势脱身侵华战争泥沼,驻华日军调来驻本土、中国东北以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空部队,于3月14日重启战端,发动代号“铁炮”的大规模攻势。期间日军全线投入兵力40余万、战车300多辆,其右翼部队突破中国军队沿长江布设的防线后突入纵深地带200多公里,攻克70余座城镇,而后快速迂回攻击,与中路部队合围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