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大佐!村田大佐!不好了!主阵地全线失守,二线阵地遭到突破,俄国人的战车部队马上就要攻到这里来了!”
在位于哈拉哈河东岸,北距阿尔山20多公里的一座野战工事内,一名身穿土黄色卡其布军装的日军佐官正惊慌不已地向自己的上级报告前线战况,他口中的大佐是个身材敦实的大络腮胡,脖子上挂着一副望远镜,眉头紧皱,目光忧虑。顺着射击孔朝外看去,阵地各处皆弥漫着硝烟,耳边是一阵紧过一阵的枪炮声。
大佐不说撤退,也没说不撤,尴尬的气氛让人觉得十分压抑。就在这时候,电话响了,一名身材瘦高的军曹拿起话筒,“喂,这里是21联队指挥部……什么?井台将军?嗨!村田大佐,井台将军要跟您通话!”
听到井台将军这几个字,络腮胡瞬移至电话旁,从军曹手里抓过话筒:“将军,我是村田……是的,俄国人的攻势很猛烈,他们在我的防区投入了至少两个主力师,守卫主阵地的皇军官兵已基本阵亡,预备阵地目前还在我们手里……是,将军,请您放心,我们誓死守卫阵地,直到最后一人一枪!”
听到这最后一句话,指挥部里的军官们有着不尽相同的表情。挂下电话,大佐面色冷峻地沉默片刻,接着从枪套里拔出手枪,低吼道:“皇军只有光荣战死的英魂,没有贪生逃跑的懦夫!诸位,向天皇尽忠的时刻到了!拿起你们的武器,用你们的胸膛去阻挡俄国人的枪炮吧!”
战争是一样很奇妙的催化剂,无需过多的语言,军官们纷纷拿起枪械,紧随着大佐冲出指挥部,就连意志最不坚定者,在这种大义凌然的气氛中也勇敢向前。
一个多小时后,日军第5师团第21联队二线阵地上的枪炮声趋于平息。端着刺刀的苏军步兵开始清理着新占领的阵地,但跟燧发枪时代的残酷战争所不同的是,对于幸存下来的日军官兵,只要不做出明显的抵抗举动,都能够保留自己的性命,但即便如此,一些日军伤兵仍在撤退无望的情况下拉响了手榴弹。
在突破日军第5师团的防线后,担当攻击箭头的苏俄第3机械化军马不停蹄地继续向纵深推进。在空旷的田野中,他们轻而易举地端掉了日军部署在后方的炮兵阵地,一些日军炮手甚至还没来得及抵抗就已经被苏俄战车上的机枪给撂倒了。
在狂飙疾进20多公里后,苏俄第3机械化军的强力前锋——近卫第6战车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日军在乌朱尔湖畔的预备部队集结阵地。部署在这里的日军部队除了第22师团、第27师团这样的乙种师团,还有日军最精锐的野战王牌之一,曾在南亚和澳大利亚蹂躏美英联军的第十六师团所部。在苏军装甲集群突然而又猛烈的冲击下,作为预备队集结待命的数万日军被揍得七零八落。
在这样一场分量十足的战斗中,苏俄军队装备的c-35中型战车和ba-10重型装甲车充分展现出了它们的性能特点,用于搭载苏俄步兵实施快速突击的-7型四轮越野车和n-38型半履带运兵车也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娴熟的机械化协同战术给了日军步兵们近乎残酷的一击——抱着成捆的手榴弹和临时用各种容器灌装的燃烧弹跳出战壕的皇军勇士们往往还没有前进两步就已经被苏俄步兵们用冲锋枪扫倒,而当苏俄战车势不可挡地从战壕上碾过之后,又是这些配备步枪、冲锋枪的苏俄步兵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阵地上残余的日军官兵清理干净。
第22章 东宁血战(上)
从世界地图上看,苏俄与日本在东北亚的势力划分犹如汉字的凹凸,苏俄的“凹”由北往南倒扣过来,伸出的两翼是依附于苏俄的外蒙和苏俄直接占领下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凸”与苏俄的“凹”正好对应,唯一的突出部便是伪满洲国与内蒙北部。当苏俄军队在外蒙与伪满接壤的哈拉哈河东岸地区掀起惊世骇俗的进攻狂潮时,日军大本营先是调遣关东军第1方面军主力应战,无奈苏俄军队的装甲铁骑在荒原地带横行无阻,日满联军节节败退,很快丢失了呼伦(贝尔),日满方面虽有铁路连接前线,但运力不济,且接连遭到苏俄空军的轰炸,部队和给养积压在齐齐(哈尔)。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于3月30日下令实施代号为“征服东方”的作战行动,日本关东军和朝鲜军双双出击,前者以第2方面军所辖第8、第12、第14、第23师团、第28师团及第5独立战车旅团出东宁向苏俄在远东的战略枢纽双城子攻击前进,意图切断苏俄哈巴罗夫斯克与海参崴之间的联系;朝鲜军以第20“龙山”师团、第19“罗南”师团、第29师团以及第2机械装甲师团所部在陆航和海航部队的掩护下大举北进,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会同关东军部队全面占领了日苏双方曾经发生过军事摩擦的沙草峰、张鼓峰等高地,而后强势进入哈桑湖地区,并从图门江从下游强渡对岸,迅速占领了江北岸的大片区域,日军战机还轰炸了在波西耶特湾内航行、停泊的苏俄舰船,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日军大本营的高参们自以为威逼海参崴是一招围魏救赵的妙棋,能够迫使俄国人从哈拉哈河战线收缩兵力,殊不知正中了对方的下怀——哈拉哈河东岸地区终归是伪满洲国的领土,发生在那里的军事行动可以归结为满蒙之间的边界纷争,日本与苏俄是作为伪满与外蒙的军事盟国卷入冲突,而图们江北岸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海参崴,在1860年《北京条约》签署后沦为俄国政府的直辖地,日本从伪满和朝鲜出兵攻击苏俄领土,派遣参战的绝大多数都是日军士兵,苏俄政府这下终于抓住了绝佳的宣战理由。
4月3日,在日方无视最后通牒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发布了对日和对满宣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