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页

“左满舵!转向30!”切罗夫上校竭力喊道。

“左满舵!转向30!”大副立即重复一遍,急速转向的警铃声在舰内响起,不多时,万吨舰体便在高速航行中向一侧倾斜,尖锐的舰首在浪纹重叠的海面上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以此来显示它不俗的机动性。

“右舷发现鱼雷!距离2000!”

瞭望员的喊声,将人们的视线从这艘战舰的左舷吸引到了另一侧,原来趁着战舰忙于规避第一组鱼雷机攻击时,另一组九七舰攻悄然从反方向发射了它们的鱼雷,鱼雷高速行进时产生的白色浪痕在2000米外的海面上清晰可见,它们纷纷以极快的速度向这艘转向中的苏俄战舰袭来。

就在这时,右舷方向一架刚刚投掷完鱼雷并且正在转向的九七舰攻突然被舰上的高炮火力击中,空中的袭击者顿时失去了控制,它的发动机还没来得及停转,机身便翻滚着以小角度坠入大海。3吨多重的鱼雷机在海面上砸起远比鱼雷入水时更高的水柱,但是苏俄舰员们此时根本无暇庆祝,这艘袭击舰虽然比普通巡洋舰拥有更为精密的抗沉设计,但自诞生之初就不是用来和敌人鱼雷相抗衡的——挨上一枚鱼雷即便不沉,航行能力大损也是必然的事情,这对于一艘以水面袭击为作战任务的战舰来说绝对是致命的。

在电子计算机尚未发展起来的时代,当敌机在附近投下鱼雷时,军官们是没有充足时间去精确计算如何避开对方的,这时候指挥官的个人经验和直观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经验丰富的凯恩少将根据两组鱼雷的距离和航迹迅速给出建议:“满舵右转,两个罗经点,然后回舵向前!”

切罗夫上校没理由怀疑这位异国搭档的用心,他当即接纳了建议,并将命令下达给了掌舵的大副。于是,这艘体型修长的战舰刚刚从全速向一侧转向的姿态中恢复过来,紧接着又陷入了朝另一侧倾斜的状态。若是站在高空,人们便会发现它的尾痕是个大而不规则的s,正是这条曲线令它成功规避了来袭的全部鱼雷,即便是最靠近它的一枚,也在二三十米外的海面上滑过。

熬过了生死关头,数百名舰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切罗夫上校与凯恩少将相视一眼,各自如释重负,可雷达室的报告立即把众人从天堂拉回到这炼狱般的战场——雷达探测到有两艘敌舰正从东面驶来,它们的位置非常利于截击“基洛夫”号。

舰桥里的军官们下意识地举起望远镜,但视线中别说是敌舰的踪影,就连烟柱也看不到。与此同时,在二十多海里之外,日本重巡洋舰“三偎”号正将随舰搭载的一架双翼水上侦察机弹射出去,只见这架双座水侦在贴海高度低飞了数十米,而后缓慢爬升,优哉游哉向西飞去,不到一根烟的功夫,侦察机飞行员便通过无线电向“三偎”号报告:“母舰以西26海里,发现敌舰一艘,舰体前部冒烟,航速约25节,航向东偏北45度。”

“三偎”号立即回复:“对敌舰实施近距离侦察,随时报告情况。”

紧接着,“三偎”号向随行僚舰发出旗语信号:紧跟本舰突进,做好炮战准备。

与“三偎”号同行的,是经历太平洋战争幸存下来的“加古”号重巡洋舰,这艘老舰在接受现代化改装后,吨位增加了近40,防御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最高航速相应从35节降至33节,似乎有点跟不上年轻后辈的脚步,无奈帝国的占领区南北横跨上千公里,海军不得不在遥远的印度洋和澳洲海域同时驻扎海上战力,部署在东亚海域并且适合缉捕苏俄袭击舰的舰艇并不很多,而且航母一旦出动,就必须调用轻重巡洋舰和驱逐舰为之护航,余下的机动战力就更加捉襟见肘了。所幸在日本海这样一个长条形的半封闭海域,绝对的速度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优势,只要能预先卡住位置,33节的“加古”号完全有能力协同“三偎”号堵住狡猾的敌舰,然后由拥有5座双联装203毫米炮的“三偎”号干掉对手,甚至在单打独斗的情况下,换装了新式203毫米主炮和610毫米口径鱼雷的“加古”号也完全有机会跟对手拼上一拼。

西行数海里,担任分队指挥舰的“三偎”号向“加古”号发令:我舰继续向西,你舰转向往北,协力夹击敌舰。

就在这两艘日本重巡洋舰摆开架势准备痛揍苏俄战舰的时候,第二波舰载机从日本列岛的方向飞来,数量较前一波增加了近半数。眼看海军航空兵要争下这头功,“三偎”号和“加古”号的官兵们不禁有些懊丧,可从北面飘来的雨云以及侦察机的最新报告又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敌舰调整航向,全力向北逃窜,意图躲入雨云逃避空袭。

第28章 “基洛夫”的末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