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笑道:“一本打发时间的无聊小说罢了!什么时候陛下你真的对看书感兴趣了,再来问我书名吧!”
爱德华八世耸了耸肩,他的兴趣是骑马、打猎、远足,在指挥行军打仗方面也算是一把好手,唯独对文学的东西过敏,什么名人传记、哲学著作,对他来说跟厨房里的炊具一样遥远。
啜了口清茶,夏树以沉缓的口吻说:“虽说苏格兰当前的动乱局面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害处,但从长远来看,我有两点担心:其一是巴里奥尔这样的强权人物一旦清除异己,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权,接下来很可能会以对外扩张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威信。自终战以来,苏格兰军队一直稳定维持在十万人规模,而最近短短半年,苏格兰军队的规模已经扩充到了十五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尽管未对外扩张并不一定是纯粹动用武力的,也可能利用不列颠民众感情里的旧英国情节,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军事实力。”
“其二是巴里奥尔的神秘背景,他曾在旧英国海军服役,很可能跟旧英国的军政高层有着超越一般交情的联系。旧英国军队败退时,苏格兰是他们最后的桥头堡,一旦卷土重来,那里会不会成为他们返回不列颠的第一个桥头堡?”
听夏树说完这些,爱德华八世陷入了沉思,而当他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写满了凝重。
大战期间,苏格兰工业的受破坏程度总体低于英格兰,其战后经济的恢复也较英格兰更为理想,这使得苏格兰人有较为充足的财力物力来建设一支小而精锐的现代化军队。在巴里奥尔掌权之前,苏格兰就是不列颠岛上唯一一个能够独立生产飞机和战车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机械化部队和远程轰炸机部队。尽管苏格兰的人口不足英格兰的八分之一,但是苏格兰的常备军却有一举击败英格兰常备军的实力。至于说人口不足苏格兰半数的威尔士,自身军事能力虽然近乎为零,但它的国防却是由久经战火考验的爱尔兰军队负责,那可不是苏格兰人敢于轻易招惹的。
这时夏树又道:“当然了,刚刚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担心,既没有确凿的证据,也不属于逻辑严谨的推断。以目前的形势,我们不宜贸然干涉苏格兰内政,最好是带着提防之心静观其变。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我们不妨去会一会这位日理万机的国家领袖。”
“好吧!”爱德华八世点头道,“就如您所说,我们带着警惕的思想静观其变,看看巴里奥尔究竟会把苏格兰带上哪条路。”
第36章 攻守转换
1942年6月28日黄昏,最后一面旭日旗在着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城内飘摇坠落。持续了22天的炮火终于平息,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消失在天际,笼罩在夜幕下的却是一座形同废墟的城市。这场规模之浩大、过程之惨烈的战役注定要载入人类的战争史册,因为日本军队以阵亡21万,失踪和被俘近万的沉重代价,拖住了苏俄军队横扫伪满洲国的脚步,让原本自信满满的苏俄高层和军方将领们不得不正视他们在战略上面临的困境。
第二次日俄战争的走向,也在这里悄然出现了转折点。
攻克哈尔滨之后,从外蒙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两个方向进入伪满洲国的苏俄军队成功将东西两条战线贯通一处,单看双方的作战地图,苏俄军队完全占据了上风,然而在作战地图之外,百万苏俄军队却如强弩之末。最大的问题在于总长近万公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大多数路段仍是单线铁路——在沙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不但没能继承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广袤领土与丰富资源,就连北高加索的产油区也长期被同盟国占据,经济建设是在重重困境中艰难前行。由于单线铁路基本能够负担经济贸易的需要,苏俄政府迟迟没有上马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复线工程。按这条单线铁路百分百的运力计算,苏俄军队最多能够维持八十万人马在远东地区作战,而且前线部队的机械化程度越高,飞机大炮数量越多,对后勤保障的需求量越大。现如今,苏俄已在远东战场投入了一百多万军队,经过四个月的作战消耗,不但战前大量储备在远东战区的军需物资告罄,就连大后方的各种库存也已见底。
另一个令苏俄高层和军方将领头疼的问题在于日本军队的韧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即便是在身陷绝境、后援无望的情况下,大多数日军官兵也不肯缴械投降。为了攻克日军固守的防线、要塞乃至重要城市,苏俄军队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代价。而且,这场战争是在日本的本土之外进行,日军撤退时毫不迟疑地实施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苏俄军队每向前推进一公里,就必须修复这一公里道路上的铁路、桥梁,才能够维持后勤补给的畅通。
于是,在攻占哈尔滨之后,苏俄军队放缓了攻势,其主力部队沿中东铁路驻扎,仅布柳赫尔元帅指挥的第3方面军继续向长春挺进。
随着苏俄军队深入伪满洲国境内,日军大本营令侵华各部全面停止攻势,或就地转入防守,或向军事重镇后撤收缩,从而将大批战斗经验丰富的野战部队调往北方战线,东南亚和澳洲各地的日本驻军也被大量抽调。除此之外,日军大本营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两次发布动员令,动员了近百万后备兵员,国内的工业体系也迅速转为战时体制,数以万吨计的作战物资由日本列岛各处港口装船运往伪满洲国和朝鲜半岛。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化被动为主动,一面严密封锁日本海,防备苏俄舰艇对其海上运输线的袭击,一面组织海上分遣编队和潜艇部队北上,拦截从北美和夏威夷开往俄属远东的船只,两方面的部署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