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陆军的“前车之鉴”,清水光美没有仓促下令备战,而是令警戒舰弹射一架水上侦察机前去确认,结果只过了二十分钟,敌情警报再度被验证是误报,然而陆海军雷达接连出现误报,这让清水光美警惕起来,美国人是不是有什么办法干扰己方雷达,从而扰乱己方视线。如果这确是美国人搞的鬼,那就意味着他们的进攻可能已经近在咫尺了。
想到这些,清水光美连忙给他的上司、日本海军南方面舰队司令官栗田健男拍去电报,提醒他美国人近期可能发难,建议他向海军参谋本部请派增援力量,并将舰队司令部连同拥有三艘主力航母的第1战队部署到更加利于防守的位置去,栗田在回电中对他的建议和提醒表示了感谢,并透露说他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安排。
当晚9时许,菲律宾的日军驻军司令部再次给清水光美发来敌袭警报,他们的陆基雷达这次侦测到吕宋岛东北方有大机群袭来,初步判断的数量在800架左右。显然是觉得这一数字的可信度不高,驻军司令部在电报中强调,不排除雷达设备再次出现技术问题的可能性。
清水光美没有心怀侥幸,而是毫不含糊地令全体官兵应敌备战,但没过多久,驻军司令部又一次确认这是“令人遗憾的技术故障”,清水光美在复电中表示,保持高度警惕有益无害,即便再多几次误报也无妨,但驻军司令部的军官却狠狠训斥了陆基雷达站的值班人员,指责他们是让陆军“颜面无存”,正是这种官僚做法导致了他们的陆基雷达站在真正探测到敌情时迟疑不报,结果酿成大祸……
第69章 拔哨(上)
菲律宾东北部有一座海岛名为帕特纳乌甘,它距离菲律宾首府马尼拉约120公里,其面积接近200平方公里,岛上植被茂盛,可用耕地稀少,居住于此的平民大多以捕鱼为生,然而自1934年日军占领菲律宾以来,最好的天然渔场都被列为日企日船专用区,机械化的捕鱼船只大肆横行,使得菲律宾近海的渔业资源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枯竭,菲律宾渔民的生活愈发艰难,许多青壮年不得不离开故土,前往工厂或矿场谋生……
1946年3月28日深夜,帕特纳乌甘岛南岸,两个瘦小的身影躲藏在灌木丛里,四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海面。约定时间将至,一艘黑漆漆的潜艇悄然出现在数百米外的海面上,甲板上的海水还在往下沥,便有数名艇员飞快地钻出舱门,他们迅速解开用绳索固定在后甲板的货物,将它们尽数推入海中。紧接着,二十六名全副武装、身穿特制救生衣的兵士鱼贯入水,他们五六人一组,扶着半浮于水面的货物游向数百米外的陆地。待他们接近之后,躲在灌木丛里的两人打开一支手电筒,顺时针转了两圈,逆时针转了两圈。
看到约定信号,泅渡登岸的兵士们不由得加快了节奏。片刻过后,他们悉数登岸,并在接应者的帮助下将好几百公斤重的货物拖进灌木丛。
登岸兵士个个涂着绿黑相间的迷彩妆,其中一人对两名接应者说道:“我是美国两栖特战队的怀特少尉,你们谁掌事?”
瘦小身影中的一个用纯熟的美式英语回答:“我是菲律宾反抗联盟帕特纳乌甘岛支队的马特·冈萨雷斯少校,奉命配合你们行动。”
自称怀特少尉的美国大兵冲他点点头:“日本人的雷达站距离这里多远?”
“大约4英里。”
“有多少人驻扎?”
“一个中队,200多人。”个头瘦小的冈萨雷斯少校不假思索地回答。
“有没有履带战车或者轮式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