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不过,方付军既然听到这里,自然不会让他有所遗漏,忙问:“黄主任,你毕竟年纪比我大,在我看来,你的分析能力肯定比我强!你说说看,他老子似乎怎么了?好让我也少走些弯路不是?”方付军知道黄胜志有些比较关键的资料没说出来,赶紧催促,只不过他的说话方式非常婉转,一方面照顾到黄胜志的面子,另一方面又说得黄胜志无法拒绝。

如此一来,面子上倍爽的黄胜志只好相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陈兆军是由中央调派下来的,在z州市挂职干部。不过,他只是一个十七八岁小伙子,有什么能力可以胜任市长助理?而他又没带什么钱来,因此我想他老子似乎……比较死板或者没什么人脉关系!”黄胜志前面一段话完全是用来引导方付军往“镀金干部”上面想,而后面才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他相信,以方付军的智慧,应该不能判断出来。

“少将儿子,十七八岁,市长助理?没什么人脉?”方付军念叨了一下,才又皱眉摇头说道:“不对,如果是‘镀金干部’,他根本没必要主动请缨,难道是冲动所为?黄主任,你跟我说说,他调职来之后的所有表现吧。我想,他应该就是中央前一段时间调过来的那名高干子弟吧。”黄胜志还是低估了方付军的谨慎,方付军何许人?自74年从fj省偷渡到香港算起,他可是在香港打拼十数年的“老江湖”了,在他看来,现在中国正是最好的赚钱机会,只需要略施手段,便能大把大把地捞钱了。更何况,现在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口袋里根本没钱,以他一个外商的身份,在神州哪一个角落不吃香?

不过,黄胜志对于方付军的谨慎还是蛮喜欢的,当即便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包括猜测给说了出来:“嗯!你刚刚说的我也有想过,他根本没必要主动请缨。不过,陈兆军自从挂职市长助理以来,一向都是我行我素,对于这类会议,他一般都很少参加,就算有参加,也绝不开口。这次这么突然出现,我想可能是他们家里给他施加了一些关于功绩的压力,而他又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子,不知道分析,抓着一个任务就上,所以……”

“所以他应该是一时冲动!嗯!对!黄主任说的很有道理,按照这些事实,百分之九十九是他冲动所为!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些我自己也应该多去调查调查才行!呵呵,你是知道的,我做事从来都是这样,戒心比较大些,这个缺点啊……我一直都想改,但就是改不过来!对了,黄主任,你把你知道的一切情况,最真实地告诉我吧。我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多调查一番,免得白白多花上一番气力,耽搁了事情的进展!”方付军很委婉地打断黄胜志的猜测说道,对于黄胜志的分析,他根本一点都不想听,他是商人,商人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手段。这点,就算黄胜志官再大,想法也肯定不及自己(在当时那个年代而言)。

黄胜志根本没听出些什么,要说这方付军确实很会做人,而且对黄胜志的脉搏把握得非常准确,知道黄胜志临近退休,想帮自己捞点什么,而且最在意的是自己俩儿子。现在正是最流行出国留学的年代,而日本最近几年又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在自己的俩儿子都获得前往日本留学的资格之后,黄胜志也开始透露一些自己知道的秘密给方付军,以便尽快落实这件事,自己好安享晚年。因此,方付军一开始就将黄胜志的俩儿子都送到日本去念书,单单就这一个条件,黄胜志便无法拒绝了。而且,方付军还附带了一系列的小条件,每一个方面都找准黄胜志的弱点,让黄胜志更是“卖力”无比。更何况,方付军做事说话非常圆润滑溜,既让黄胜志帮忙做事,又不落下他的面子,这才是从商的最高境界(黄胜志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当枪使了,仍以为自己只不过是等价交换而已)。

“呵呵,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黄胜志微笑着喝了口酒后才又说道,对于方付军的做事,他也是放心得很,凡事都做得滴水不漏,跟这种人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嗯!这些事我会进行调查的,麻烦你也多帮我留意一下陈兆军,咱这事真不能出什么意外啊!呵呵!”方付军笑着抿了一口酒说道,他分析陈兆军要么是跟某些相关的厉害政要有一定密切关系,可以拉到对自己相对不利的竞争者,要么就是本身就机缘巧合地认识某些外商,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恐怕会比较麻烦,这点就要看陈兆军跟其所认识的外商之间的关系如何了。

“希望是我草木皆兵吧!”结束这短小的会面之后,方付军开始打起了电话,将所有一系列的调查事项安排了下去。其实,这事也由不得他不紧张,他虽然在香港打拼多年,但也就有几个小钱而已,根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毕竟,谁都可以想象,一个从fj偷渡到香港的小小商贩,在香港摆了多年地摊,或做做其他小生意,根本没办法拥有多庞大的资产,充其量也就能在国内活得相对滋润点而已。这次的事,他可是下了血本,买名贵西装,出入高级酒店等,已经将他的积蓄花去了不少,再这么折腾下去,恐怕自己要借钱度日了。因此,他绝对不能容许有人在修路方面拦路杀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人物,也是一定要调查清楚。而且,他还是非常清楚国内的这些高干子弟所拥有的能量,别看有的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真一动作起来,谁也搞不清他们有什么手段,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而这些,也正是他提出一建设就必须开始收费以及在原有路基上修建没主要原因了,他没多少钱,只有在香港拥有一个“付军建设公司”的名头而已。他现在打算的是,将修路的工程揽下来,然后分派给国内的一些建设公司,一边收钱一边付钱,这完全是无风险的买卖,为此而花掉一点“小钱”(对于以后的大钱来说,现在可是他的身家)来装扮自己,也是值得的。要说有风险,其实也不大,无非就是被国家提前发现自己是一个皮包公司,不给项目便是了,那大不了自己再到香港去摆地摊,目前投入的一切就当自己潇洒了一回,反正怎么看都算是无本买卖。至于在拿到工程项目之后才被发现,那时候已经没有退路了,国家也肯定只能硬着头皮让自己继续做下去,就算追究自己的责任,有合同在手,国家也拿他没办法,而且他的大本营并不在国内,撕破脸的话,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便是,能收多少钱算多少,香港发展不了就去日本美国,这也是他在责任方面的优势了。

方付军一直都这么憧憬着,这次陈兆军的出现,也确实让他很是冷汗一场。毕竟投入了不少,而未来的前景也辉煌,失败的话,就麻烦大了。

※※※

日本国内自广场协议之后便刮起了一阵地产旋风,房地的价格是节节高升,城市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建再扩建,扩建厉害的城市,甚至在几年内扩建了十来倍,使得原先的城市郊区都成为了现在的市中心地带。

在日本地产业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如今房地产如此时兴,几乎每一个地产商在购买地皮之后都会在其上面建造自己认为需要的建筑,然后再转手出卖谋取暴利。但几乎每一个城市的市中心,都有好几片小地皮搁置在那,如果不是为了政府城市形象而不时派人去修理,估计那里的草都长到一人高了。没多少人知道这些地皮是怎么回事,自从扩建以来,已经有不少有眼光的地产商打过这些地皮的主意,但全部都无功而返,他们甚至连这些地是属于谁的都没搞清楚。如今,原先的郊区已经成为繁华的市中心地带,这几片地是越看越碍眼,哪怕是目光短浅的地产商,也从中看到了极其丰厚的利益。

往往,未知的事是最让人感兴趣的,这些地一直搁置在那,已经让好一部分有心的地产商打听到这些地的一些信息了。这些信息的结果无不让人惊讶的,因为这些地竟然同属于一家房地产公司,而且所购买的年限正是广场协议签订的同年。细心的人还为其算了一笔账,如果他们这些地现在就出手的话,那绝对能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地产公司跻身到日本目前的十强地产公司内。不过,知道这些消息的人,没人相信这家地产公司会脑筋短路去选择现在出售,因为从目前日本的发展看来,日本地产业的价格肯定还能继续攀升,而且速度惊人。因此,除了一些死脑筋不放弃的人之外,其余的地产商都将战场转向了城市周边。

最近,在地产界终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兆军房地产公司宣布,将手上拥有的日本地皮全部拍卖出售,一块也不留。对于那些坚持死守的人来说,这算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了,毕竟,他们死守在原处,资金比起其他房地产公司,可是充裕了不少,在价格竞争方面,绝对占据了主要优势。而且,这可是原始地皮啊,市中心自规划以来,很多地产商开始都走错了步伐,在应该建居民楼的地上建了写字楼,或者将一块可以发展成连锁居民楼的地分割掉等等,使得后来在出售价格方面没占多少优势。而现在,市中心已经大体成型,对于在“兆军房地产公司”所拥有的地上面该建什么不该建什么,这些房地产商都早早地计划妥当,甚至有些地产商已经准备将自己在那片地旁边的一些房屋拆毁重建,虽然这样投入或许比较大,但回报绝对丰厚!毕竟,“兆军房地产公司”所买的地都卡在最关键的所在,迫使这些房地产商不得不将原先一大片地域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