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李觏是宋朝儒学南派的创始人之一,历史上一样是多次参加科举而未登第,后来回家乡讲学,再后来有了名声后入国子监教书。

这些后来学术思想的开创者都科举失利说明不是偶然现象,也不可能是考官有眼无珠不识英才,而只能是他们与主流不合,不适应当时的思想潮流。)

第106章 邕州之茶

徐平随着人流出了东华门,暗暗出了一口气。早朝寇瑊在三司奏对的时候,提到了跟徐平有关的几件事,一是新铸铁钱,再一个是茶法的争议,还有在京诸司场库务。

在京的诸司场库务兴废利害因为牵扯问题太多,日后集议之后再上奏听裁,而新铸钱和茶法定在午后于崇政殿御前讨论。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暖洋洋地好像到了春天。

东华门外各色小贩扯着嗓子叫卖,各色官员的家仆或牵马,或备车,纷纷攘攘。

徐平挤出人群,小厮急急牵着马跑上前来,嘴里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吃的什么。

上了马,徐平道:“到偏修所去,一会我还要入宫奏事,你们先不要回家。”

小厮应了,牵着马沿着马行街,向南面的三司衙门行去。

只有宰相才有特权在皇城骑马,像徐平这些官员,下朝之后很多还是选择出东华门外骑马绕到前面去,愿意步行到前面的衙门的官员并不多。

刚进三司衙门,寇瑊便派人来叫徐平到他长官厅议事。

原来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心里紧张,徐平强自平定一下心神,吩咐小厮安顿好马匹,在三司衙门外找个茶馆喝茶等着,自己抬步去长官厅。

进了官厅,一眼就看见寇瑊在厅里走来走去,口中念念有词。

见到徐平进来,寇瑊忙道:“云行,你来得正好,我们商量一下,一会入殿怎么应对?今天宰执大臣大多都在,而且全都与我们的意见不合,一点都不能马虎了。”

这些事务,宰辅有极大的决策权,并不因为在皇上面前讨论这权威就会减轻。今天三司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宰执的支持,皇上其实只是一种存在,一般在宰执表态前并不会做出决定。以徐平的身份,取得皇上的支持比争取宰执容易多了,然而那并没有什么用,最关键的还是宰执大臣们的态度。正是因为如此,寇瑊才如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