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璋张着嘴巴,完全不知道徐平说的是什么,这些对他来说显然还是太陌生。
徐平叹了一口气:“你现在不明白没有什么,等到有一天真地上了战场打仗,便就能够体悟了。有人说汉人没了血性,怎么会没了血性呢?汉人从来不缺血性。可惜的是这些有血性的汉人,却要他们像野兽一般去战斗,如何适应得了?有人又说汉人要有兽性,把血性和兽性混淆起来。现在军制下禁军还缺兽性?他们跟丛林里的野兽一样,见到比自己强的扭头就跑,等到见到比自己弱的时便就食其肉,寝其骨。民间有谚:‘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说的不就是兽性吗?平蜀之后,激起民乱,这种事情难道还少了?国家的军队,能够比敌人还残暴,这样的军队你还有什么指望?小仗还罢了,如果大打,着实堪忧。”
把血性和兽性混淆,还沾沾自喜,不是这个年代特有的。从五代以来,用吃人喝血这种野兽一般的行为彰显自己勇气的武将不少,宋初还有遗风。崇文抑武,跟这样的背景是分不开的,正常的政权都不会允许自己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这样做。实际上崇文抑武针对的是晚唐五代武夫当国,超出这个范围,与其他的朝代比较是不正确的,是一个特殊背景下的政策。不实行这样的政策,国家政权便就安定不下来。可惜这传统却绵延不绝,越是对外敌胆小如鼠的军队,对自己的人民越是强凶极恶,千年以后还有“水旱蝗汤”。
两宋最能打的军队无过于“岳家军”,正是诞生在国家崩溃,军制荡然无存的时候。这支军队从来没有什么兽性,他们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正是没有了兽性,所以才有了保家卫国的血性。军人要有血性,但绝不允许有什么兽性,他们的热血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流,而不是为了彰显什么勇气,兽性是正常军队的大敌。
徐平喝了一杯酒,放下杯子,看着远处的天空,不再说话。
西北战乱将起,他是一定要去的。去西北不是为了报答赵祯的知遇之恩,也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为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的官做得已经够大了,前途足够光明,没有那些武勋,依然可以顺顺利利地拜相,做到人臣之巅。
那些不是徐平想要的,人到了一定的地步,一定要些追求,要担上一些责任。在这个世界顺顺利利地过上了富贵生活,有妻有妾,有儿有女,徐平需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第292章 兄友弟恭
林素娘笑着与张三娘一起把两个小孩放在厅堂中间,便退到一边。地上铺的毯子上面摆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最显眼的位置自然是徐平和父亲的官告和敕命,这一点林素娘和张三娘倒是想的一致,孩子将来最好能当大官,还要是跟徐平一样的大官。次一点的位置上摆的,便是林素娘和张三娘争执的地方,最后各让一步,一边是金银,一边是诗书。因为最近通行纸钞,张三娘还特意加了一叠钱钞上去。至于其他的,无非是通常摆的那些,果儿食品,七宝玩具,道释经卷,称尺刀剪,算盘等子之类。
这种场合秀秀是不能参与的,这便是外室不好的地方,礼仪上的母亲没有她。当然少了日常的争吵,还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这又是在家里比不了的地方。
赵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两个小男孩,满面都是羡慕,丝毫都不掩饰。他也生过一个儿子,但是当天便就夭折了,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都没有来得及举行。已到壮年,迟迟没有子嗣,去年不得已接了堂兄赵允让的儿子与先前就在宫中的赵允成之子一起抚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为了防万一。
宋朝纳宗室子弟入宫,在宫里开皇家幼儿园和小学,从太祖时候就开始了。太祖虽然有儿子,但还是接了子侄辈和孙子辈的几个孩子入宫养在身边,特别是孙子赵惟吉,尤其得到他的喜爱,不管走到哪里,都让小黄门抱着跟在自己身边。不过真正把宗室子弟接入宫中,有当作子嗣培养的意思,是始自宋真宗。悼献太子赵祐九岁不幸夭亡,当时真宗已到壮年,便接弟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入宫抚养,不久之后第六子即赵祯出生,便就又把赵允让送回家去了。当时赵允让还年幼,而且并没有赐为皇子,只是万一的备份而已。哪怕不接入宫中,没有子嗣的真宗一旦有不测,最大可能接位的也是赵允让。
会有这样的传统,应该是与宋朝是从后周柴家的孤儿寡妇手中夺了天下有关。皇帝年龄小了太过危险,为了不重蹈覆辙,便早做准备。但这个时候,没有人相信那个养在宫里的小孩会在未来真地成为皇帝,纯粹就是一着闲棋,当不得真。历史上是因为宋仁宗所有的儿子全部早夭,再也生不出来,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才赐赵宗实为皇子,接了皇位。这种制度正是从那个时候完善的,现在还只是一种尝试,那两个小孩连皇子的身份都没有。
徐平坐在赵祯身边,笑吟吟地看着两个儿子。他们抓什么徐平并不关心,想读书可以给他们请最好的老师,想当官最少恩荫有出身,想要金银家里有的是,总之这两个孩子想要什么自己这做爹的都能给他们。不指望他们给自己挣来什么,只要好好地做人,不堕了家风,徐平就心满意足了。毯子上摆的东西,实际都是吉物,这个时候没人给自己找不自在。摆的位置跟长辈的希望有关,但摆在上面的东西,却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好的寓意。
两个小孩被放到毯子上,先是对视了一眼,而后好奇地看了看四周,有些迷惑。到底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这种场合并不怯场,只是有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