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大宋也不是没有官办的学校,本就有太学、应天书院等等,一系列的官学。
可是,怎么给观澜评级呢?就算提了官学,也达不到三馆的高度吧?可偏偏它行使的又是三馆的职能。
好!
就算把观澜提到馆阁的高度,那儒生和民学怎么办?白衣书生就读大宋馆阁?他们也不够格啊!
再说了,范仲淹是名义的观澜主事人,这相当于给范仲淹单设一馆啊,不定朝臣们怎么想呢。
“范卿!”赵祯苦着脸。“要不?就算了吧,难度太大。”
范仲淹道:“臣知道陛下为难什么。主要还是……要不陛下下道旨,先把臣等革官,也许能少些阻力。”
为补官开设政务之课,这是好事,范仲淹当然也希望这事能成。
至于官不官的,说心里话,现在观澜的那几位,还真是没有一个在乎的。
于名声,有柳永开了先河,那立像往门山前一站,还有皇帝赐文,必定传名百世。
于钱财。
好吧,其实大宋很多官员不愿退休,或者退休想搏一高位,都是奔着工资去的。
大宋当官和不当官的工职待遇实在差太多了。
问题是,于钱财,观澜缺钱吗?也不想想,唐奕这个大财主能对自己的老师们吝啬?
要是把范仲淹他们每人每月的用度补贴说出来,能嫉妒死这帮当官的。
于名于财,范仲淹还真不在乎这个官了,反倒觉得卸了更好,可以安心做事。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