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页

因为,除了开了王爵的口子,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宋承袭的是唐制,爵位制度略有不同。而这个不同,今天就让赵祯用上了。

唐制的爵位由高到低分为: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等等。

唐朝亲王死后,其长子可承袭爵位,同亲王或自降一级为嗣王。

而大宋呢?则是比唐时狠了一点儿,不但没有平级承袭,而且要自降两级,亲王之子为郡王;郡王之子则是降一级,为国公。

赵大、赵二定这个规矩当然还是出于一个目的——削权。

只是,当时没什么,宗室还是宗室,王爵还是有不少的。

可过了几十年过去之后就尴尬了,赵室宗室竟面临着无一王可出的局面。

宗室族谱就赵祯一个光杆皇帝,那时候又没儿子可封,下面就跟着一堆国公、郡公。

像话吗?

于是,庆历四年。

注意,是庆历四年。这个时间点非常微妙,正好也是革新之初。

这一年,赵祯实在“看不下去了”,下召并封十王。

把太祖之弟赵廷美、太祖之子赵德芳、赵德昭,还有太宗的七个儿子封了亲王。

当然,还有曹佾的老子曹玘也借了光,封了吴王。

依律十王,子袭郡王,孙袭国公。

所以说,赵允让、赵允弼这些人都是借了老子的光,后得的郡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