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7页

也好说,大宋解放了金属货币,发行纸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铜金属的稀有程度。

而用铜来拉丝制线,自古就有,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也非难事。

但是,绝缘又成了问题。在橡胶没有应用之前,根本没有适合应用的绝缘外皮。

其实橡胶也不行,因为其特性不耐高温,且易老化,但是作为导线的基本要求还是够了。民学的人只能是先用着,以后再继续寻找替代品。

还有就是电磁感应器。

名字听起来高大尚,其实就是最最基本的电阻继电器。

在后世,只要是见过实物,有资源,连初中生都成造出有线电台,而且是声波接收的那种“高级货”。

但是,这里是大宋。

唐奕懂原理,但也不是专业。他把基础教下去,之后的事就只能靠民学的人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创造。

唐奕只是一个“1”,后面一直到“10”都是民学的孩子们没日没夜的一点一点累积出来的。

……

……

此时此刻,摆在吴育面前的,就是一个最最简陋、最最低级的“接收机”。而一根五里长,裹着橡胶外皮的铜线,则是连接着大海深处的野猪岛。

在那里,同样是最简陋、最低级的一台单点、单向发报机正在待命。

几个观澜民学出身的年轻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阳光地里的日晷,只等约定的时辰一到……

“可以了……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