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田间的麦捆要暴晒两三天,让麦粒去去水分,收收浆。
这些日子,解放军战士每天很早就去了田里,很晚才回去休息。
就在胡家的西侧,有一趟砖房,这是当年知青的宿舍,如今早已空了出来。
这一个连的临时驻地就在这里。
门口有值哨的战士。
一身军装,红红的领章和帽徽,这都是在电影里才能见到的,却真实的出现在了农场里。
卢昌华对这个临时军营很好奇,站在胡家门口与胡大贵闲聊,拿眼偷瞄着不远处的营门。
有几个孩子也在看稀奇。
他们聚在一起,蹲在营门口四五米的位置,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见这些孩子不走,战士们也没有恶语相向。
一个班长见了,转身进去营房,拿了几个面包出来。
走到孩子们的面前。
“来,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
农场的孩子哪里吃过这么高级的东西?
一个个小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班长蹲下身,把面包掰开,分给这些孩子。
孩子们看着手里白暄暄香喷喷的东西,一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是面包,可好吃了,你们尝尝!”
这几个像小花猫似的孩子,张开小嘴咬了一口,眼睛就是一亮。
然后就大口吃了起来。
“慢点吃,别急,还有。”
见几个孩子意犹未尽的砸着嘴,那班长起身要去再拿。
远处有两个干部模样的军人走了过来。
“报告连长,指导员,一排三班正在执勤。”
“这几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那连长严肃的问。
“连长……”
三班长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嗯,还有吗?再去拿几个来。”
连长和指导员看看眼前的几个孩子,笑了笑进了营房。
一会儿,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了一个面包,孩子们喜笑颜开,纷纷往自己家里跑,嘴里还高喊着:“解放军叔叔给我面包了!”
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
卢昌华和胡大贵看着眼前的这幕,心里感动。
这就是老辈人说的军民鱼水情吗?!
今年的秋收,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抢收了小麦和大豆。
前方忙着收割,后方忙着晾晒。
所有的粮食收回来,都要在晒场晾晒几天,去掉大量的水分和杂质之后,才能入仓。
脱粒机直接在田间地头脱粒,一车车的麦子送进了晒场。
几十人的晒场忙得不可开交。
卢昌华也跑来帮忙。
没办法,人手不够。
望着驶进晒场的粮车,他抹了把汗,喊道:“又来一车,卸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