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昌华想来,沉洋是官方的人,给他看看也没什么,他也不可能来投农药吧。
“小卢啊,你这锦鲤有多少,有什么想法吗?”
“现在正是繁育阶段,鱼太少,也不能出售。”
“嗯,也是。”
沉洋沉思了片刻,说道:“要是你这锦鲤数量发展起来了,我给你介绍些客户来,咋样?”
“那感情好啊!不过也得七八月份之后才行。”
沉洋点点头。
他没想到这个养大鲤子的卢昌华,竟然繁育出了锦鲤。
这玩意在东瀛和东南亚火爆的一塌湖涂啊。
一条好品相的锦鲤能卖出上万美元啊!
卢昌华跟着沉洋的车,一起去了北宁。
他的两辆大卡车就停进了鱼庄的大院里,沉洋带着司机在这儿吃了一顿沸腾大鲤子。
自然是赞不绝口。
十一月份的北宁大雪漫天,玻璃窗上布满了白霜。
可鱼缸里的大鲤子依然悠闲的游动着,它们看不见窗外的世界,却能看见一群群的人类坐在一起高声喧哗,大吃大喝。
卢昌华把铜牌挂在了接待台的后面。
很多人进出的客人停下脚步看了又看。
以前,他们来这吃鱼,就是单纯的因为好吃。
现在看到了牌子,他们可就不再单纯了。
再来吃就有了些别样的情结。
咋的?
咱吃的鱼和省里的领导一样,咱也是贵宾!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块铜牌。
它的影响力可远远不止这些吃鱼的老百姓。
那些机关单位的头头脑脑们,听说了这块牌子,都跑来瞻仰一番,而后大吃一顿。
有的还专门跑来和这块牌子合影留念。
北宁日报、北宁农垦报、黑河日报、黑省日报都来采访报道。
一时之间,北宁沸腾鱼庄的大鲤子再次名声远播了。
以前是口口相传的口碑传播。
现在倒好,新闻媒体的传播让它正式被官方认可了。
这影响力得多大?!
这就导致了鱼庄座位需要提前预定。
一般要提前三天。
那些不信邪的,临时跑来吃鱼的,根本就等不到位子。
老卢和儿子商量,明年开春之后,停业两个月,把二楼和三楼加盖起来。
不然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
当然,老卢也提出过开分店的想法,被卢昌华否绝了。
这就是很多搞餐饮的误区。
总认为自己的店火了,换个地方一样能火。
其实不然。
你换个地方就不一定行。
人家来捧场就是喜欢这个口味,喜欢这个堂口,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这个堂口的口味才正宗。你突然一换地方,他啥都不适应,那热情就降温了。
“爸,就在这儿,也别开什么分店,把这儿的规模扩大就行了。”
卢昌华还说了些道理。
老卢会做菜,可不一定会开店。
这可是两码事。
“行,就按你的意思办。”
他知道自己在经营上不行,也就没必要强出头了,还是听儿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