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厂子不大,只有三四百人,却也是国营企业,归山城区建材局管理。有什么事情杨局长出面和建材局局长聊聊不就完了吗?怎么还把人给打了呢?
既然张伟都已经被打得住院了,那这一次就这么几个人去水泥厂是干什么?
就这么几个人采取武力报复,去水泥厂替张伟打回来的可能性不大。看着李媛媛一脸严肃,沉默寡言的样子,估计有些话当着沈局长的面他也不好说。杨小年就往后面仰了仰身子,闭上眼睛静静的养神。心说领导既然叫上了自己,可能就有领导的意图,到时候自己只管按照领导的安排去干活也就是了。
凤山水泥厂建于1955年,比杨小年的年龄还大不少呢。从小的时候,杨小年就是眼望着水泥厂的滚滚烟尘长大的。后来,化工厂正式投产,让那股滚滚烟尘之中又多了一股子臭鸡蛋的味儿。
就是这么一个生产技术落后的老厂,在这几年却突然就焕发出了青春。这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全厂职工上下努力地原因。而是自从92年伟人南巡之后,全国出现了经济建设的新高潮,不仅实际经济部门出现高投资、高增长,全国许多地方的不动产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在沪、深两个股票市场上,平均股票价格翻了一番还要多。到1992年12月底,大中城市粮食价格上涨了433%,建材价格上涨了250%,燃料(民用)价格上涨了699%。
1993年上半年,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建材价格继续走高,钢筋、水泥的价格与去年相比整整翻了一番。
在这种大环境下,凤山水泥厂也焕发了第二春,所生产的凤山牌水泥供不应求,拉货的车辆在厂门外排成了长龙。小小的凤山水泥厂一下子成了山城区的利税大户,吸引了全区领导的眼球。
在这种情况下,水泥厂的厂长杨二喜成了区里的红人,建材局局长苏全忠更是牛气哄哄。
水泥厂的位置在凤山和黄土山之间,原来划定的开采范围是厂子后面的一个小山包。由于开采了多年,那个小山包早就已经变成了平地在经过这两年没日没夜的挖掘,早就已经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局面了。
没有资源就造不出水泥,造不出水泥就卖不出钱来。眼看着因为资源短缺的事情局限了场子的发展,杨二喜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少造一顿水泥可就少卖一百多块钱啊。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他连饭也吃不下去。
无可奈何之下,他就把眼神顶在了紧邻着厂子的凤山上了。仿佛那一块块灰色的石头就是金蛋蛋,刺激的杨二喜眼珠子通红。
可是,他明知道凤山不在自己这个厂子的开采范围,就算是眼馋也不敢下手。山城区大部分的山不是黄土就是光秃秃的石头,就只有凤山依托龙泉,还算是长了一些树木,农林水利局的人也把它当宝贝疙瘩一般看着呢,自己要是掘了凤山,农林水利局的那帮子人能给自己算完?
可是,空望着宝山不能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杨二喜又实在觉得亏得慌。他不敢私自动手,就只好跑到建材局请局长苏全忠拿主意。苏全忠当时正和几个哥们打麻将呢,听到杨二喜的话之后,就气哼哼地说道:“这是多大点事儿啊?荒山野岭的在那里闲置着有个屁用?现在谁能拿出钱来谁才是老大。你回去先干着,我给杨局长打个招呼。”
杨二喜得了圣旨,回来马上就组织人开山。那边苏全忠打完牌之后,却把这个事情忘记了。
得到了手底下的人汇报,说凤山水泥厂违规开采凤山,已经毁了一百多亩的山林,杨继忠当时就恼了。往年苏全忠见了我都是点头哈腰的,因为这两年建材生意红火,他狗日的在我面前居然也敢直起腰杆子说话了。上次我一个亲戚想买点钢筋,老子亲自打电话找他,苏全忠居然一点都不给面子,现在你挖了老子的树,这笔账咱们可得好好的算算。
于是,杨继宗一个电话打过去,让凤山林场派出所去水泥厂抓人。同时,让林业股的人会同办公室下去调查凤山林木被毁的具体数目,写好材料,到时候和苏全忠去区里打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