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汪克凡为首的楚勋集团,在朝会上突然提出,恢复商税、矿税、茶税、海税、市泊税等的祖制!
崇祯朝并非一点不收商税,只是不断的减征,其中既有主动的减征,也有被动的减征,就是想征也征不上来,再加上严重的贪污,各种合法不合法的逃税手段,使得崇祯朝的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反过来只好增加农业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万历和天启年间,皇帝都派出大批矿监和税监负责征税,虽然存在很多弊病,但的确给朝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比如天启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比崇祯朝多了大约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汪克凡提出的方案,就是效仿天启年间的制度,对商税、矿税、茶税、海税等等进行整顿。一方面增加税收力度,一方面清查偷税漏税,双管齐下,朝廷的财政状况很快出现好转。
这下又捅了马蜂窝,南党和东林党立刻表示反对,义正辞严地斥责汪克凡,此举分明是与民争利,断然不可为之。
但是,帝党却站出来表示支持。
一来他们已经得到隆武帝的授意,要尽力促成税制改革。二来如果推行税制改革,肯定要由太监和锦衣卫担任直接执行人,不管矿监还是税监,都是即有权又有钱的肥缺,王坤、庞天寿和马吉祥的眼睛都红了,坚决要求恢复祖制,大力推行税制改革。
从早上到晚上,双方在朝会上吵了一天,相持不下,最后只能押后再议。散朝之后,有关税制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桂林城。
朝会上,汪克凡只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朝会结束后,才是双方角力的开始。
王公勋贵,缙绅豪强,纷纷闻风而动,又开始了新一波的串联,所谓税制改革,无非是又一个隆武新政,一定要把他扼杀在摇篮中。
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次的形势有些不一样。
做生意开矿的,比地主还是少了太多,这次的税制改革,触动的只是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虽然闹得很凶,却发现支持者明显少多了。
与之相反,支持税制改革的人却多了,别人不说,光是内庭太监和锦衣卫联手,就是一股谁也不能忽视的强大力量。
此消彼长,反对派和支持派比起来,没有太大的优势,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各不相让,谁都无法压倒对方。
这个时候,汪克凡再次上本,建议增加文武百官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