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汪克凡、汪晟等楚军高级将领依次到位,祭奠的典礼正式开始。
前湖岸边的九门红衣大炮一起发出轰鸣,数千楚军士兵齐声唱起悠长的战歌,“赴水火兮,敢迟留”的诘问在山谷湖面上反复回荡,围观的百姓齐声相合,当恭义营士兵捧着数百个骨灰坛走上山坡的时候,百姓士绅、楚军官兵、文武官员、乃至于唐王朱聿鐭,无数人都已热泪盈眶。
面对满清的屠刀时,他们都是待宰的羔羊,没有贵贱高低之分,面对数百个阵亡将士的骨灰时,他们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都是一个普通的汉人,烈士的付出和牺牲,会对生者形成激励,万元吉甚至也暂时忘掉了和汪克凡之间的恩怨,面对长长的送葬队伍,站在路旁长揖不起。
但这只是暂时的,当烈士们的骨灰被送入墓中安葬,当汪克凡讲话的声音响起,万元吉就像被针扎了一下,眼神重新变得锋利如刀。
数百个骨灰坛被妥当地放置在墓中,礼炮再次响起,随着金石般的礼乐奏响,工兵营的士兵用巨大的青石堵住墓门和墓道,再用砖石从外进行永久性的封砌,让烈士们得以长眠安息。
第一六八章 军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此隆重,如此盛大的安葬仪式,令每个楚军士兵都激动万分,他们付出生命和牺牲,当然希望能够得到承认和尊重,昔日朝夕相处的战友,如今已在墓中长眠,生者唯有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战斗,任何的退缩和犹豫都将令其羞愧终身。
墓门永久封闭后,汪克凡、朱聿鐭、汤来贺来到纪念碑前面,一人牵着一个绳头,扯下挡在碑面上的绸布,露出一排鎏金大字——“宁镇会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礼乐再次奏响,朱聿鐭居中代表隆武帝,武将以汪克凡为首,文官以汤来贺为首,向纪念碑行礼,上香,祝辞,观礼的百姓士绅也纷纷行礼,年长者长揖深躬,年轻人跪倒伏首,小娃娃趴下磕头后,又代替家里的长辈接着磕头,梆梆梆的连着不停,好在山坡上都是青草土地,倒也伤不着他们,感受到身边的气氛非常庄重严肃,一个个的小脸都绷得紧紧的。
朱聿鐭作为隆武帝的代表,取出一份圣旨宣读,对阵亡将士进行表彰和抚恤,勉励汪克凡率领楚军早日攻占南京,为大明收复留都,等到大功告成之后,必然重赏三军将士,对汪克凡不吝王爵之封云云。
汪克凡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个人必须有所封赏,虽然刚刚加封国公,隆武帝也不在乎这种空爵,只等收复南京后,就封他一个两字郡王……隆武帝这篇圣旨是早就拟好的,由杨廷麟带来交给朱聿鐭,按照隆武帝和文官们的计划,毕竟打一巴掌还要给个枣,封王也是一种安抚手段,多少能平息汪克凡和楚军将士的不满。
朱聿鐭宣读圣旨的时候,汤来贺一直在暗中观察汪克凡的表情。自从那两篇文章问世后,隆武帝和汪克凡之间的冲突已经公开化了,这种意料之外的变化,让局势变得不可控制,汤来贺虽然明知道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希望汪克凡能够接受隆武帝的这份诚意,主动向后退一步。
汪克凡接着发言,非常诚恳地表示,宁镇会战的胜利,是全体楚军将士和全体东征将士的功劳,他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收复南京也是臣子的本分,是东征将士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侥幸成功的话,也坚决不能接受王爵之封,否则于心有愧,无颜面对阵亡的烈士等等。
太诚恳了,诚恳的让人无法反驳,汪克凡不是假意推辞,而是非常坚决地表明,他不要这个空头王爵。
汤来贺和万元吉对视一眼,都垂下眼睛,默然无语,隆武帝给他们的筹码已经用完,汪克凡既然不肯接受,双方的冲突就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