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按照汪克凡的命令,金声桓、郑成功等人都开始在自己的部队里整顿军纪,从严,从重,从快,明军各部的军容风纪为之一肃,一时间真称得上秋毫无犯,深得百姓士绅的称赞。
东征基本上已经结束,汪克凡的东征提督随时会卸任,金声桓和郑成功这么做,等于仍然承认汪克凡是老大,以后仍会服从他的命令。
陈邦傅也表现的非常积极,他上次去南京拜祭孝陵的时候,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以为汪克凡肯定不会放过他,没想到最后却是有惊无险,平安过关。后来汪克凡和文官们发生冲突,陈邦傅又站在文官一边,再次把汪克凡得罪了,眼看文官稀里哗啦败下阵来,他在追悔莫及之余,更是心惊肉跳,生怕汪克凡一道钧令下来,把他捉到南京任意处置。
这次整顿军纪,汪克凡请尚方宝剑砍了邓斌的脑袋,仍然没有动陈邦傅,陈邦傅暗叫侥幸之余,赶紧落实整顿军纪,希望能尽快渡过这场风波,平安过关。
焦琏接到整顿军纪的命令后,却没有立刻执行,而是直接找到汪克凡,要求率部加入楚军。
“末将身为武将,最佩服关老爷和岳爷爷,一直盼着把鞑子杀到关外,可是阳朔驻地偏处广西,得不着为国立功的机会,我和几位兄弟商量了一下,都愿追随汪军门渡江北伐,还请军门成全。”一场宁镇会战打下来,焦琏的阳朔兵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们希望能够成为楚军那样的强军,能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不再碌碌无为,不辜负男儿志向。
“好啊,广西自古出精兵,阳朔兵在宁镇会战里打得不错,大家提起来都竖大拇指,你们原因加入楚军,我当然双手欢迎。”汪克凡笑着说道:“不过楚军正在改编,部队的编制都要打散,如果把你的阳朔兵也打散,由别的军将来带,你们原因吗?”
焦琏一愣,迟疑着问道:“一定要打散么?”
汪克凡点点头:“大势所趋,肯定要打散。这件事不要着急,你可以和部下好好商量一下,再到楚军里看一看,将来会改成个什么样子,你们再做决定。”
楚军除了改编之外,也要大力进行扩编,焦琏本人是一员难得的良将,手下的部队也是可战之兵,汪克凡当然愿意收编他们,但是这次军制改革非常敏感,如果对焦琏所部特殊照顾,闯营和老八营的工作就不好做,干脆一步到位,让阳朔兵也参加改编。
第一八三章 楚选官
汪克凡和郭维经同时上疏,代表着他和隆武帝达成了妥协,双方“离婚”再“复婚”,重新做回盟友。
楚军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邮驿系统,但是从南京到桂林有三千里的距离,文书往来大概也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汪克凡把奏折送出去后,就没再理会这件事,郭维经却把消息散了出去。
前些日子杨廷麟倒台的时候,态度最强硬的文官也没有信心斗下去了,听说终于和汪克凡化敌为友,文官集团军心大定,转过头来开始接收江南各个府州县。汪克凡担任北伐提督后,底下的各个州府仍然需要文官来管理,武勋集团掌握着高层,文官集团掌握着中基层,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从南京到苏杭,再到浙江的西部和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扬州一带,各个州府要么在军队的控制下,要么由清朝降官暂时管理,隆武朝廷委任的正式官员到了后,自然就接管地方行政,可是他们赶到各个州府后,却发现有些地方已经有大明官员在主持政务,经过询问才得知,这些官员大都来自湖广和江西,也有一部分江南本地人氏,都是从汪克凡那里选派而来,也有盖着吏部大印的委任状。
开什么玩笑?我才是朝廷任命的知府好不好,汪克凡又派来一个知府,我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