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部相当精彩的影片。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那些年》之前的炒作,对这部电影抱着不小地兴趣,他们也在等着看提前观看了《那些年》的人对这个片子的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价将会有助于替他们决定要不要去电影院观看电影。
然后,他们立刻就看到了几乎清一色的好评——
“电影让我想到了我的过去,我的曾经。我曾经和朋友们光着脚丫并排坐在操场边的旗杆下聊未来,在大雨倾盆的夜晚狂按她家楼下的廊灯,在地震来临的当口疯狂地把手机打到没电。我在女生面前,变过魔术、写过情书、打过篮球耍帅、借过橡皮搭讪。
我会故意留下来和她一起值日,故意提着沉重的水桶从她面前走过,故意理直气壮地和她吵架……
电影总在帮我回忆起那些早就远去的片段,然后,随着那逐渐升腾上来的感动,我会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泪流满面……”
“看了这个电影会感动的人,一定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个画面,但恰巧……大部分人看到电影,都会想起自己生命里的一些画面。
属于自己的那个沈佳宜也有清纯美好的侧脸,笑起来时也会有弯弯好看的眼睛,也会用书拍自己的背,也会责怪自己不读书的同时递给自己写满了笔记的参考书……
属于自己的那个柯景腾也有用不完的幽默细胞,很幼稚,很单纯,很搞笑,很热血,充满孩子气。我一直以为,少年时青涩的那种暧昧甚至不能叫做爱情,只是会随着时间被淡忘的小小悸动。然而活到这把年纪才发现,最纯美的东西,又怎么会那么容易被遗忘?
我很感谢我能够得到一张电影票,提前看到这部震人心魄的电影,也是感人肺腑的电影……谢谢李晨灿,能给我在这个季节里有这样的温暖。”
“我不想再谈电影的技法,也不想说这部电影到底在什么地方成功,我只是强烈推荐所有人去看,推荐所有人!
当我看到男主角吻住新郎的这一刻,不是搞笑,也不是搞基,眼泪就象是爆裂的水管,嗯,对,就是这个比喻,爆裂的水管一样的喷涌而出。这一刻,我只想,我多么想,回到从前……回到过去……”
……好评就这样在悄无声息之中占领了网络,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记者们写出来的软文,但这样的软文并不是塞钱就会给写的拼凑,而是发自肺腑的赞扬。
大家都放心了,李晨灿又拍了一部好电影!
他拍出来了一部很不错的片子。
“这下,我可放心地去看了!大家都说好,而且还有李晨灿作为保证,我相信这会是一部好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