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页

虽然逃到大明肯定不会有危险,而且大明对他们肯定也会给予相当优厚的待遇,但那还是寄人篱下,和现在的情形没有太多不同,只是到大明那边,以后就不会有性命之忧,从这一层来说,大伙还是愿意和习令色一起跑。

“大家回去准备吧。”习令色道:“这阵子张瀚不在城里,进出城的管制松懈了很多,若是他回来了,恐怕就没有机会了。明日一早,我们借口出城打猎,每人只带少量从人,从西边绕道,直奔固原镇方向。”

“好,就这般定了。”众人都是七嘴八舌的答应下来。

……

傍晚时银锭和李氏一起用饭。

银锭的饮食习惯已经和汉人差不多,被李氏影响的很深。

李氏的鞋服店现在已经开遍了各堡,利润十分可观,当然这也是张瀚叫军司有意照顾,军队很多采购都在李氏的鞋服店里进行,其实李庄的后勤供给已经很发达,民间采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李氏那里采买主要就是照顾生意了。

张瀚肯定是没有办法分田和股息给银锭的,那会弄的内外哗然,蒙古人就坐实了银锭是内鬼,和裕升内部也未必会对分田亩给一个北虏台吉心服口服,张瀚固然都能压下去,但那又是何苦?

政治有时候就是要妥协,哪怕是大权在握的人也要学会妥协,适当的妥协并不是坏事,一意孤行会容易把弦崩的太紧。

银锭对这种照顾心知肚明,现在他一年的收益比以前要超过十倍有余,仗打完之后,银锭的牧场和牧民也大为增加,现在他手头的甲兵已经超过五百人,不论在哪个部落都是第一等的大台吉了。

两人面前摆着五六样炒菜和炖菜,吃的却是米饭,这是和裕升从京师那边买来的,每个中高层的文武官员都有份,银锭当然也分到了一份。

银锭吃着米,感觉味道还不坏,就是感觉不怎么压肚子,吃过米饭不久后就又饿了。

李氏一边吃,一边和银锭说些生意上的事,银锭兴趣不大,只嗯嗯答应着。

银锭的福晋留在牧场,也是有意让地位给李氏,一年几千两的收益,银锭的福晋自愧不如。

“你怎么丝毫不关心生意的事?”李氏见银锭始终兴趣不大,不禁有些发怒。

“你知道什么。”银锭抚了抚下巴上的胡须,沉思着道:“最近我感觉又有事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