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页

周赫煊把他们的提案仔细看了看,基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这些人属于“民主立宪派”,强烈反对训政和独裁。不仅要求制定宪法,而且还提出设立中央民意机关,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周赫煊苦笑道:“诸位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恐怕很难实现。”

杨端六说:“不管难不难,总得争取一下。”

这次国难会议,其实就是在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实行民主的呼声压力下,中央政府才被迫决定召开的——提议者是蔡元培。

张君劢也说:“这是个民主立宪的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周赫煊摇头道:“就算中央答应民主立宪,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童冠贤道:“即便只是做样子,也总比不做样子更好。民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要我们长期争取,就迟早有真正实现的那天。”

“好吧,我签名。”周赫煊再次刷刷署名,他对这些追求民主的学者还是很敬佩的。

童冠贤收起那份提案,抱拳道:“多谢!”

“举手之劳而已。”周赫煊笑道。

“民主立宪派”绝非这几位,很快中国青年党的也来找周赫煊,希望周赫煊支持他们“结束一党专政,制定民主宪法”的提案。周赫煊也不推脱,大大方方的在提案上署名。

反正不管是什么提案,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算没有实现的可能,周赫煊也把名字签上再说。

一天下来,周赫煊已经在七八份提案当中署名,好像他来洛阳就是为了签字儿的。

不仅洛阳这边要求“结束训政、民主立宪”的呼声很高,全国的报刊杂志也在集体呐喊。

《申报》公开质疑训政的效果,明确提出“此则所谓训政,特变相之专制耳”,还在社论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是真的民主政治,是以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周赫煊已经很少插手《大公报》的业务,这次胡政之和张季鸾亲自写社论,要求国党开放政权,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必奢谈立刻实行宪法,应先谋分工化及专门化(主张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