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页

费正清看得两眼放光,特别是书架中层的那些地方志、海关志,正是他最想要接触的资料。当下忍不住搓手道:“周先生,我想借阅你的一些藏书。”

“当然可以,”周赫煊笑道,“你和夫人可以在这里先住下,等查阅完资料再南下也不迟。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或许你们还能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

“真是太感谢了!”费正清激动地握着周赫煊的手说。

费正清只是一个美国在读博士,他来中国以后,却受到包括周赫煊、梁思成、林徽因、胡适、蒋廷黻等一大堆中国顶级学者的无私帮助。这让费正清万分感慨,同时也让他爱上中国,他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国家。

五十多年后,《费正清中国回忆录》出版,其中第二部分

第9章“我们的中国朋友”里,关于周赫煊的内容足足有6000多字。费正清在回忆录中写道——

“周赫煊先生是个有趣的人,他有着开明的思想、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眼光,但他骨子里却非常传统。从他的家庭关系就能看出,当我第一次登门拜访时,他向我介绍了五位妻子。一位是富商的女儿,一位是戏剧明星,一位是清朝末代皇后,一位是日本女间谍(关于廖夫人的身份,我直到70年代才知道),还有一位就是后来的好莱坞巨星费雯丽。

我很难想象,这些美丽的女人如何才能和平相处,其难度恐怕不亚于管理好一座城市。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非常普遍,有权势和金钱的男人,往往家里有许多妻子。一个是法律承认的妻子,其他的则被称为姨太太,相当于清朝时候的妾。

不过中国的进步学者,是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娶姨太太的。就比如我的朋友胡适先生,我知道他有好几个情人,但自始至终只有一个妻子。这似乎有关名誉,纳妾娶姨太太是落后反动的表现,是要被进步知识分子谴责的。

周赫煊先生却对此并无顾忌,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刻意隐瞒自己娶姨太太的事实。中国元宵节的那天,他带着几位妻子公开逛街,还陪她们在海河边放了花灯。我也亲手制作了一个花灯,可惜似乎技术不好,只放了几米远就倾覆在河水中……”

第561章【元宵节与新生活】

西历2月28日,元宵佳节。

料峭春寒挡不住人们观灯的热情,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洋租界,这天晚上都人山人海。街头巷尾到处人挤人,沿途摆着各种小吃摊,灯市上既有传统的蜡烛纸壳灯,也有现代化的玻璃电灯。

青年学生、白领职员、土豪富翁、平头百姓……全都走出家门来到街上,甚至还有不少入乡随俗的洋人。当然也少不了小偷混混,趁着节日热闹,扒窃拐卖的案子层出不穷。

小灵均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指着远处兴奋大喊:“爸爸,爸爸,你快看那边的灯会动!”

“那是走马灯。”周赫煊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