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页

倒不是怕跟日本打仗,英国和美国不想惹怒日本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也是个巨大的市场。日本这几年疯狂进口战略资源,美国和英国趁机赚了许多钞票,他们不想断掉这条财路。

在这一点上,美国显然顾忌最大,因为日本是美国的超级大客户。

反倒是英国,在日本市场得到的利润没有那么多,而在中国市场的利益更大,这也是英国主动入局的原因所在。

中国的白银风潮,牵扯到英美日三国的各个方面,掺杂了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各种因素。谁都不敢乱动,谁都想要获利,谁都不能坐视不理,反正各方都纠结得很。

也就周赫煊这个搅屎棍,根本不管那么许多,引爆了火药桶让三个国家自己斗去。

第631章【弱国无外交】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常凯申志得意满,终于召见日本驻华公使有吉明,并公然对洋人记者放出“中日友好”的言论,引来社会各界的一阵狂喷。

日本方面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11月中旬派出考察团,在访问中国的时候,甚至提出升级使馆的建议——希望将两国的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

外交使馆也是有级别之分的,大使馆为最高等级,公使馆属于第二等级。公使可以由本国直接任命,而大使的任命必须得到对方国家同意。

两者之间更详细的区别,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此时的驻美公使施肇基,他虽然代表中国在美国展开外交,但却没有权利请求会见总统罗斯福,更没有权利直接与美国高官谈判,除非事先得到了授权。而一旦公使馆升级为大使馆,施肇基就可以请求会见罗斯福,并直接与美国方面谈判了。

30年代初期的中华民国,好像还没有在任何国家设立大使馆。

日本这次显然抱有极大的“诚意”,也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升级使馆可以加快外交谈判进程。

日本外务省的经济提携方案也很有“诚意”,具体包括:

一,对作为“原料供应国”的中国,给予人力、物力援助;

二,日本得购买中国的原料,中国得购买日本的工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