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页

曹任远沉默片刻,突然苦笑:“还是展堂先生和周先生看得远啊。回头想想,那些年我忙前忙后,都白忙活了,反而便宜了日本人。”

周赫煊说:“也不是白忙活,古今中外,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政体,都需要有异见人士,一言堂只会导致彻底的独裁。你们奔走倒蒋十多年,也让常凯申做出了许多妥协,这对国家来讲也是有好处的。”

“可能吧,”曹任远笑道,“不管如何,现在只剩下拥蒋抗日一途,就连焕章将军都高调拥蒋了。”

曹任远虽然在后世名声不显,但在民国时代绝对是比较关键的人物。他辅佐胡汉民创立“新国党”,还是冯玉祥的入党监誓人,孙中山的“孙文之印”如今就掌握在曹任远手中。

在曹任远看来,常凯申就是个革命叛徒,背叛了孙中山,背叛了中华民国,跟袁世凯一样都属于篡权阴谋家。

周赫煊突然说:“曹博士为什么一定要走仕途玩政治呢?你是物理、化学双料博士,还是农学学士,完全可以搞化工生产、机械制造,甚至是发展农业啊。”

曹任远摇头道:“一棵大树,主干都歪了,枝叶长得再茂密有什么用?”说着他又叹气道,“不过,你也说得对,或许我真不适合搞政治吧。当一个自贡市长都让我心力交瘁,一面要顶住中央的压力,一面还要安抚盐商的情绪,简直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哪天实在觉得没意思了,我就辞职归隐,或者开一家工厂为抗战生产物资。”

周赫煊笑道:“你也可以搞教育啊。”

曹任远冷笑:“教育界同样乌烟瘴气,去年我出任自贡市长之前,其实原定职务是重庆大学校长。结果,呵呵,一个校长任命都还有派系斗争,我懒得掺和进去,干脆就拒绝接受校长任命书。”

周赫煊没想到里面还有这种脏事,好奇地问:“现任重庆大学校长是叶元龙先生,他好像不是那种拉帮结派的人。”

曹任远乐道:“叶元龙是个糊涂鬼,但也可以说,他这人大智若愚。教育界留英美派和留日法派一直斗得很凶,各自背后都有国党派系在支持。恰好,叶元龙留过英法美三国,他不介入任何一派的斗争,也跟任何一派都关系好。老蒋就是看中他这点,所以对其青睐有加。至于叶元龙本人,他对政治毫不关心,可能在他自己看来,他是莫名其妙加入国党,莫名其妙当上重大校长,莫名其妙被视为老蒋心腹。”

周赫煊笑道:“如此说来,换我是老蒋,我也会提拔叶元龙,因为这样的人能办事又省心。”

还是老子那句话说得好啊,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叶元龙就是那种只顾埋头做事,不管党政纷争的人。他是一点一点被老蒋看重提拔的,以后甚至稀里糊涂被授予文职中将,抗战胜利后又稀里糊涂被选为“国大”代表。

抗战期间,老蒋甚至表示:“叶校长可以随时找我,有什么事,可以直接跟我说。”

作为老蒋在教育界的“心腹”,叶元龙却选择留在大陆,竟然还得了善终。他曾经救过两个地下党,其中一个是文艺界领袖,另一个当了浙江省长,但他却从来不宣传炫耀,也不以此做政治资本,甚至除了周公和当事人以外,那时很少有人知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