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又问端木蕻良:“京平有什么想法?”
端木蕻良这几个月都住在周公馆,帮着周赫煊查了不少明史资料。他说:“费孝通教授的出发点是社会底层实际情况,他在云南考察了许多乡村和城镇,处处都用数据说话。张其昀教授着眼于大局,是从政府角度考虑的。而刘乃诚教授则热衷于制度建设,他想先搭好制度框架再进行改革。但张教授和刘教授的观点,都有点脱离中国实情,未免想当然了。”
周赫煊叹气说:“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中央政府那些官僚,一个个如张其昀那般脱离基层。而大部分自由学者,又天天想着搞宪政,像刘乃诚那样盲目追求民主。费孝通这样的人反而很少,且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埋首纸堆而已。河南省粮食局长卢郁文,在当经济学家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主政时却屁股决定脑袋,河南被他搞得一团糟。”
河南灾荒期间,军政两派的态度很离奇,完全出乎人们的一贯思维。
按理说,军人应该为了军粮而不顾百姓,政府更应该为了百姓而减少征购。
但恰恰相反,除了横征暴敛的汤恩伯以外,河南那边的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救灾。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号召自己的士兵每天节约粮食二两,用这些剩下的口粮去救济灾民。川军将领李家钰对灾情心忧如焚,专门跑去找何应钦,结果被何应钦一通训斥。
反倒是河南政府的官员,从上到下不顾灾荒,打着征购军粮、抗战报国的旗帜瞎搞胡搞。
“所以国民政府行将就木,未来是共党的天下。”端木蕻良毫不掩饰亲共态度。
周赫煊笑道:“这话出了门别说。”
端木蕻良道:“老师,我准备去广西,欧阳予倩先生请我加入广西艺术馆,专门创作抗战爱国剧目。”
周赫煊也不挽留,说道:“路费不够就去乐怡那里支取。”
第1035章【老蒋的惊世大作】
1943年的史学界很热闹,不仅周赫煊出了书,吴晗出了书,常凯申也出了一本书。
常凯申出书的时间在三月份,书名叫《中国之命运》,假借历史而论述政治。这本书使用了最好的纸张印刷,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价钱非常非常便宜。
仅一个月,《中国之命运》就发行15万册,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销量很快达到了100万册。但国内卖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因为都是赔本赚吆喝。
相比国内的亏本,此书的海外版权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