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页

紧接着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就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他知道罗斯福想要什么,知道丘吉尔想要什么,于是他不惜苏联红军的性命尽量配合,从而赢得了苏联最大的利益,美国军援更是源源不断的输入苏联。

两次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两人还把常凯申和斯大林做了对比,都认为斯大林比常凯申更具国际战略眼光。

周赫煊也曾劝过常凯申,让其在缅甸战场配合罗斯福,但到了老蒋那里都变成耳边风吹过。

常凯申确实相信周赫煊的国际眼光,但只是政治外交上的。他认为周赫煊对军事一窍不通,根本不和周赫煊谈军事,更不听取一切跟军事有关的建议。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是老蒋和史迪威彻底闹翻,罗斯福对中国心灰意冷,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近乎中断,中国已经崩溃的财政雪上加霜。

第1042章【新年新困境】

1944年的元旦过得很不好。

张谋之拿出一沓报表,甩在桌上唉声叹气地说:“唉,这些工厂都得关闭,不关不行了。”

“关吧,”周赫煊没有看报表,而是说道,“工人的遣散费要给足,不够的那些我来出。仓库里囤积的货物,我以出厂价全额购买,捐给各省受灾老百姓。”

“我那份也捐了吧,”张谋之感觉有些心灰意冷,他扭头看了看外边,低声道,“明诚,你说这国民政府还有救吗?等抗战胜利,怕不是共党坐天下了。”

“泰山放心,我自有安排。”周赫煊说。

“我相信你的眼光,”张谋之低声说,“要不,我们先悄悄给共党送些物资,提前打好关系?你应该能联系到共党吧。”

“共党组织严密,我只能通过民盟接洽。”周赫煊道。

张谋之说:“仓库里那些积压的货物,我全都捐了,你帮忙联系联系。”

“可以。”周赫煊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