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嬴政一句一句地朝着一群应声虫发表自己的意见。
下面的应声虫们上报了各地开始出现的乱象。
他们将这称之为,“小小动乱”,说是以前也有过的“国中之毒”的余毒。
不过,因为王上以工代赈,抽调各地成年丈夫来咸阳周边修建水渠的举措,今年的国中之毒所引发的乱象,已经是非常温和,所以王上不必多虑。
嬴政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拿出了赵、韩、魏等各国派来的水文学者与秦国的水利匠人、水文博士们共同拟定出来的方案。
相比起辞藻华丽的虚言,这份方案,在朝堂众人的眼中,要有价值,也有说服力的多。
于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一下子从劝慰秦王不要在意各地的动乱,变成了关于这份方案的实施。
这份方案是极优秀的东西,看得出这些专业人士是很认真很自信地考虑过修建水渠的方方面面。
因为相对而言比较完备,所以这份方案的可实施性也很强。
唯一的问题是……秦国目前的力量,想要将这份方案彻底落实,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填入极多的人力,需要耗费三到五年的时间。
这一点,是跟大家的利益不相符的。
因为大家等着今年秋收之后联合起来倒逼嬴政开放土地制度的改变,然后召集人开荒。
“诸卿,觉得这份修渠的计划如何?”嬴政看着众人将方案阅览过一遍,于是开口询问众人意见。
原本热火朝天的议论顿时寂静。
众人坐在大殿里,纷纷静静地低头看着自己。
熊启环顾四周,见到无人打算起身发表意见,于是他有些失望地叹息:“王上,臣觉得,此计划,文采斐然,主笔者必是大才!”
他说出这样一句话,并不出乎嬴政的预料。
——华阳太后做事是很有魄力、也很彻底的。
隗状看着熊启做了出头鸟,有些叹惋。
真是可惜了一个有能耐的人。
“文采斐然?”嬴政轻笑。
“一卷修建水渠的实用性的文章,卿说,它文采斐然,是否也就是说,它除了文采之外,再无值得一赞的地方呢?”
“臣不敢。”熊启揖手,躬身,低头。
下面坐着的人,议论声又起。
嬴政歪了歪头,面前十二旒珠微微晃动,发出响动。
他手肘撑在椅背上,用手掌撑着脸,像是看笑话一样地看着熊启,并不说话。
议论声慢慢弱下去。
议论声消失了。